首页 > 外汇 > 币种专区 > 其他币种 > 金融危机成国际经济转折点 活力中心渐东移(5)

金融危机成国际经济转折点 活力中心渐东移(5)

2011年02月24日15:47分类:其他币种

核心提示:从规模和影响的角度来说,这场危机是国际经济前进道路上的一个转折点。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危机后的世界在很多方面将与我们过去认识的世界大不相同。

  ·国际经济的发展演变日益呈现出活力中心向东方转移的趋势。从至少20年前开始,世界上增长潜力最大的经济体就出现在亚洲。考虑到衰退对亚洲经济的影响有限,以及该地区快速而强劲的复苏势头,可以说危机所起的作用不过是加强了经济中心的这一转移过程。在这一进程的同时,美国60年来保持的霸权实力也大大丧失。虽然速度缓慢,但这一进程似乎是不可逆转的。

  ·东方,特别是中国主角地位的日益增强看来不会指向战后两极世界模式的翻版,即由美国和中国来领导世界。实际上,目前国际经济似乎是在一种金融平衡的领导下,这种平衡相当于冷战时期的武力震慑,而现在这种震慑力是通过中国和美国引导储蓄的方式表现出来。但除了这一因素之外,未来可能出现的前景是一个拥有两个以上权力重心的世界,是一个其他新兴大国(如墨西哥、巴西、伊朗、印度或俄罗斯)的分量日益增加的多极化世界。在这个演变过程中,还要注意到前面提到的美国霸权的相对衰落,但美国、欧洲和日本仍然保持着强大的经济影响力和国际行动能力。

  ·危机似乎结束了建立在通过持续执行汇率控制政策而制造过度贸易基础上的增长模式的有效性。要想像过去那样,存在一些过度生产者,就必须存在愿意负债的过度消费者。这个角色长期以来都由美国在扮演,为出口增长战略的成功提供了养分。很难想象美国还能在未来继续扮演这一角色,使自己的负债进一步加重。也看不出哪个经济体能够取代美国的这个角色。因此,这种战略未来将很难实行。但这并不妨碍出口继续担当一些经济体发展动力的关键因素。

  ·第四点是与上一点有关的。走出危机以后的世界似乎有必要建立更正规和更有效的国际宏观经济协调体系。在当前这样的一体化世界中,各国采取的经济政策决策的外向性加强了。在这一背景下,即便每个国家都是完全出于自身考虑制定政策,它们的决策也会相互影响。这种外向性是潜在的利益冲突的源泉,可能造成一些互相伤害的战略举措的发生。针对这一问题的理性做法是提高宏观经济协调的水平,促使每个国家都能够考虑到本国决策对别国的影响,从而实现比独立应对更有效的合作平衡。

  ·与前两点有关的一个因素是国际经济中的储备体系。所谓的“汇率战”不仅与前面提到的不平衡有关,与国际储备体系的缺陷也密切相关。对美元的依赖制造了稳定、平等和效率等方面的问题。似乎必须要讨论未来的国际储备模式应该是什么样的。

  ·最后一个因素涉及与危机根源有关的问题:改变银行模式、对金融机构资本质量提出更高要求、提高透明度和重新确定高管激励措施等的必要性。这是进展最大、成果最显著的领域。《巴塞尔协议III》也许是二十国集团内部协调努力的最有效成果。未来我们将迎来一个监管更好,风险更低的金融世界。这将带来增长方面的成本,但却有利于更大程度的稳定。但监管方面取得进展并不意味着危机的风险消失:它只说明下一场危机的原因很可能是与今天我们考虑监管改革时的因素不同了。(完)

0%0%

[责任编辑:山晓倩]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单页阅读
分享到: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大家爱看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