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向降准非货币宽松 后续或伴随对冲性收紧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9年07月03日14:36分类:货币

新华财经北京7月3日电(翟卓 )2018年年中至今,市场已经经历了四次定向降准,但流动性并未因此而宽松起来。不仅3个月附近的同业存单到期收益率(AAA+)水平一直在一个相对窄的区间震荡,银行超储规模也在总体减速。

究其原因,中银国际证券固定收益分析师崔灼驹表示,央行在2018年年中之后一直在执行“显性宽松+隐性收紧”的政策,货币政策的总量自去年年中之后并无实质性放松。

定向降准不代表货币宽松

在2015年过度宽松导致金融周期大开大合,股、债、汇三个市场均出现高速摆动的背景下,当前“明松暗紧”的政策已经充分体现了政策的克制。崔灼驹认为,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并不意味着降息,更多是将政策重点放在“消除民企融资隐形壁垒”上,包括金融供给侧改革以及建立以LPR为基础的贷款定价方式等。

“当前周期的货币政策已经是易紧难松”崔灼驹指出,经济周期是金融周期的衍生品,不应用经济周期来套货币的政策周期。2019年的金融周期处于上行阶段,即使目前经济周期在向下,当前的环境也与2018年存在显著不同,政策在这一阶段容易受到通胀、房价、金融杠杆等非经济增长层面的约束。

结构性政策并非总量政策

崔灼驹认为,不能把结构性政策误读成总量政策,高层在达沃斯年会上的讲话大概率仅具有货币政策的结构意义。当前的流动性困境只是结构性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的改善非常有限,社融的企稳也是资金从相对窄的口子迸发出的结果。因此,定向降准政策的实质只是试图消除金融机构对于民企及中小企业的“歧视”,定向降准幅度越大,总量对冲性收紧的幅度也会越大。

此外,他还指出,货币政策结构对行情的意义要远低于总量意义,货币政策之所以能够对市场行情产生影响,其根由是银行在获得货币政策的增量流动性后,配置盘超配债券所致。今年在融资企稳后,定向降准政策很难把国债收益率中枢压下去,其原因就是结构性政策无法实质性给予银行增量资金。

编辑:翟卓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周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