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外汇 > 币种专区 > 其他币种 > 陶冬:2012一场玩转全球的QE大冒险(2)

陶冬:2012一场玩转全球的QE大冒险(2)

上海证券报2012年12月25日07:55分类:其他币种

日本

量化宽松重心由美国转向日本

上海证券报:量化宽松是2012年贯穿始终的主线,展望2013年,QE似乎仍是主基调之一。您怎么看明年主要发达经济体明年的货币政策调整?

陶冬:我认为,量化宽松政策的重心接下来将从美国转向日本。

除非美国真的跌落财政悬崖,明年美联储可能不会再加大宽松措施,这也将是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头一回,美国没有在新的一年中祭出新的宽松政策。

相比之下,日本央行的货币政策可能向盯住通货膨胀转移,尤其是安倍当选首相后,日本央行的量化宽松幅度可能会增加。过去是每个月固定的债券购买计划,以后可能变为,在没有达到既定通胀目标之前,央行每个月将购买不设上限的国债,通过这一途径来注入流动性。

实际上,美国量化宽松最强烈的时期可能已经过去,基本上就维持目标的水平。但日本可能在增加新的流动性。

中国经济一时半会还快不起来

陶冬是我认识的国内经济学家中,对国际经济形势看得最透、最准的一个。但作为瑞士信贷的亚洲区首席经济学家,陶冬对中国经济的深刻认识才是他的“金字招牌”。

观察近期的固定投资等指标,陶冬认为,中国经济已经见底。不过,在他看来,当前几乎所有的增长反弹动力都来自基础设施。换句话说,今天拉动经济企稳回升只有一个动力——公共开支。

“中国经济的核心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民间投资消失了。哪怕是现在经济企稳,民间投资还是没有出现。”陶冬直言。“少了民间投资,中国经济今后几年也就是8%左右的增长,快不起来。”

今年11月份,中国的工业生产重新反弹至两位数增长。很多人都为此欢呼雀跃。但陶冬认为,任何人要是对于中国经济可能重新回到过去两位数的强劲增长抱有“奢望”,甚至依此投资,最终肯定会失望,会输得很惨。

“今天中国经济没有V型反弹的底气和动力,也不会有V型反弹的政策。更可能出现的是1997年到2003年我们所见到的一个长期的底。”

今天中国迫切需要的,在陶冬看来,是结构性的改革。回顾历史,上世纪80年代初,百废待兴,中国推出了农村改革,以体制上的突破,带来生产力上的突破,带来了6年左右的好光景。90年代初,经济再次出现僵局,邓小平提出了开放经济特区,吸引外资流入,为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奠定了基础。本世纪初,中国经济再次陷入泥沼,并且碰上亚洲金融危机,中国适时加入WTO,又是以体制上的突破带来了结构上的变化,拉动了生产力的提高。

“今天,中国已消耗前几次结构性改革带来的红利,迫切需要一次新的体制上的突破。”陶冬说。中国政府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2007年就提出了经济转型。但刚好碰到了西方金融危机。陶冬认为,在这期间,中国也或多或少受到西方印钞和财政刺激的影响。

在陶冬看来,这些反周期的扩张政策,可以“托一托经济的底,让经济增长没有那么难看”,但是很多这些政策,都是在维持,不是在突破。“少了体制上突破,就没有生产力的提高,经济就很难有突破,中国就很难回到过去我们习以为常的那个勇猛的中国。”(朱周良)

[责任编辑:姜楠]

分享到: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