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外汇 > 币种专区 > 美元 > 美联储会议来袭 美元命运能有改变?

美联储会议来袭 美元命运能有改变?

速汇货币2014年03月17日17:14分类:美元

核心提示:本周外汇市场将迎来美联储会议,这是耶伦担任联储主席后的首次会议,外界普遍预期该联储将继续缩减QE,但作为上任以来的首秀,耶伦也面临首个重大挑战,即如何巧妙地调整美联储的前瞻性指引,同时不惊扰金融市场。

徐成宏 中国金融信息网外汇频道特约专栏分析师

本周外汇市场将迎来美联储会议,这是耶伦担任联储主席后的首次会议,外界普遍预期该联储将继续缩减QE,但作为上任以来的首秀,耶伦也面临首个重大挑战,即如何巧妙地调整美联储的前瞻性指引,同时不惊扰金融市场。

低利率调整时间或成热议焦点

美联储将于3月18-19日召开新一轮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会议,于北京时间周四02:00公布政策声明,耶伦将首次以美联储主席身份召开新闻发布会,这也将是新任美联储主席耶伦就任之后所主持的首次政策会议。

市场预计,美联储会在会议上作出将量化宽松措施的月度购债规模再减少100亿美元至550亿美元的决定。

除了缩减QE之外,美联储在利率政策前瞻指引措施方面的新动向也会是各界观察的又一焦点,在美国整体失业率水平距离美联储预设的6.5%这一目标已经相当接近的状况下,美联储很可能会放弃此前将升息前景与确定的失业率和通胀水平挂钩的做法,而是转而祭出一些更具有模糊新空间的指引目标。

自2008年以来,美联储一直将政策利率维持在0-0.25%的超低位水平,而鉴于美联储已经开始稳步缩减量化宽松措施规模,在此次会议上,美联储还将公布17位委员对经济增长、通胀和失业率的最新预期,最重要的是,委员们将修改其对最终将于何时开始加息的预期,美联储维持近零利率已有五年多时间。

此前,耶伦在国会两院的政策听证会上曾表示,虽然美国整体失业率已经与美联储承诺不加息的下限目标相当接近,但是美联储仍会考虑把超低利率再继续维持上相当一段时间。

市场认为,耶伦非常有可能会在本周的会议上宣布放弃6.5%失业率这一利率政策指引门槛,并代之以一系列更能反映出就业市场全貌的综合性指标,来确保美联储仍能履行其实现就业最大化的政策目标。

美联储若在本次会议上再度修正利率政策指引,则说明其有意愿将低利率政策延续得更久,美联储可能会在此后强调,即使在日后开始上调利率水平,其过度也将是循序渐进的,而不会去追求一步到位式的快速加息。

耶伦上任后首个重大挑战

耶伦本周将召开她担任美联储主席以来的首次政策会议,她会追寻各国中央银行普遍青睐的一个政策工具,通过言语指引市场沿着决策者希望的方向发展。

前瞻性指引的作法有央行发布利率预期,或承诺利率将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特定水平,或是直至达到某些经济条件才会调整利率。一年多来,美联储一直维持宽松货币政策,承诺在失业率高于6.5%、通胀预期不超过2.5%的情况下将维持主导利率不变。

美国失业率意外加速下降,目前已降至6.7%,美联储官员认为美国经济还未对不久后加息做好准备,他们急于让前瞻性指引更能体现这种看法。

用不太具体的指引来取代现在的分水岭界定,同时也要明确表示近期不会加息,如果美联储回到投资者认为模棱两可的语言,而经济数据又表现得很强劲,交易员们可能会改变对美联储加息时机的猜测,导致金融市场波动。

市场认为,耶伦非常有可能会在本周的会议上宣布放弃6.5%失业率这一利率政策指引门槛,并代之以一系列更能反映出就业市场全貌的综合性指标,来确保美联储仍能履行其实现就业最大化的政策目标。

美联储若在本次会议上再度修正利率政策指引,则说明其有意愿将低利率政策延续得更久,美联储可能会在此后强调,即使在日后开始上调利率水平,其过度也将是循序渐进的,而不会去追求一步到位式的快速加息。

路透最新公布的一份调查显示,随着失业率下滑且经济迈入更强劲增长的新轨道,预期美联储会在明年第三季开始加息。

美联储在2008年12月将短期利率调降至接近零水准的纪录低点,并承诺在经济复原期间会维持利率于该水准。

调查预估今年平均失业率为6.4%,这意味着失业率可能最快在今年第二季度就跌破6.5%,这是美联储官员表示将引发讨论何时开始升息的门槛水位,然而,政策官员已明确表示,即使达到失业率门槛,利率仍会维持在低点一段时间,而他们也在思考如何调整前瞻性指引。

另外,国际评级机构穆迪周五将欧盟的信用评级维持在AAA不变,同时将其评级前景由负面上调为稳定,这反映该机构已认为欧洲的总体经济环境出现了明显好转。

穆迪指出,上调欧盟评级前景主要基于以下两点,首先,欧盟的主要成员国的债务信用状况出现了显著的好转,这使得欧盟在日后面临更多压力时能显得更加游刃有余。其次,欧元区债务危机所带来的相关风险也已经开始消退,这使得欧盟在资产质量方面面临的问题也有所缓解。

(作者系速汇货币兑换首席分析师)

特别声明:文章只反映作者本人观点,中国金融信息网采用此文仅在于向读者提供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立场。转载和引用此文时务必保留此电头,注明来源于:中国金融信息网并请署上作者姓名

[责任编辑: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