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外汇 > 币种专区 > 其他币种 > 全球爆发货币战争的几率不大

全球爆发货币战争的几率不大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3年02月17日17:36分类:其他币种

新华08网北京2月17日电(经济分析师孙寅)在二十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莫斯科会议召开之际,"货币战争"再度成为全球市场热议的话题。本轮金融危机后,美国、欧洲、英国和日本等主要发达经济体央行相继推出了非传统货币政策——量化宽松(QE)来提振经济,这也引发了市场对爆发新一轮货币战的担忧。

分析认为,当前全球发生货币战的几率不大。

首先,爆发大规模货币战的条件并不成熟。实际上,早在2010年,巴西财长曼特加第一次提出"货币战争",之后关于它的讨论和担忧伴随一波接一波的QE而不断升温。但现实情况是,货币战仍未发生,也未升级为"以邻为壑"的贸易保护主义。

当前,各国合作协调的机制更加成熟。在G20框架内,主要经济体代表在莫斯科会议上发出积极信号,齐言将避免采取竞争性货币贬值政策,把汇率浮动交由市场决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拉加德在G20会议上说,"我们认为有关货币战争的说法被夸大了。"她在一份声明中说"大家确实谈论了各自的汇率担忧。好消息是今天G20以合作而非冲突予以了回应。"

其次,宽松政策更多是为解决国内经济问题。G20与会官员们15日表示,他们把日本放松货币政策的做法视为一种国内经济政策。以美联储为例,作为独立于政府的机构,美联储承担着稳定物价和充分就业的双重使命。在遭遇上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衰退后,美国经济受到失业率居高不下的困扰。这促使美联储的政策目标从金融危机之前以控制通胀为主转向当前的以促经济、增就业为主。

第三,决定宽松政策影响的因素复杂。无论是传统的降息还是非传统的宽松政策、口头承诺或设定通胀预期,央行采取的措施都是通过降低实际利率而刺激国内需求和消费,进而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在降低基准利率的同时,央行也推低了汇率:低利率降低了本国货币的预期回报,高通胀降低了本币实际价值,均导致本币贬值。这就促进了出口而抑制了进口,提高了该国的贸易差额。这也是批评者对宽松政策引发货币战的主要指责。

不过,宽松政策的效果并非仅限于此。降低实际利率的最重要意义在于刺激消费和投资,后两者将带来更多,而非更少的进口。因此QE对贸易货币的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使消极的。这取决于一国的贸易强度、与竞争对手产品之间的替代性以及国内需求对低利率的敏感度。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经济学家巴里•艾肯格林指出,决定宽松货币政策对其他国家的外溢效应的净影响因各种抵消因素的影响而变得模糊:本币贬值的直接外溢效应是负面的,而增加的货币和信用的外溢效应却是正面的。

除发达经济体推行超宽松的货币政策外,当前关于货币战争的讨论根本上还在于全球需求的再平衡。解决这一难题更多的还需要各国通力合作:在国内层面,至少短期内可以实施与宽松货币政策相配套的宽松财政政策,通过提高进口部分或完全抵消货币贬值的影响;在国际层面,通过合作框架和机制推进贸易和投资改革,给被不利的汇率变动伤害的贸易伙伴以经济上的刺激。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各国之间的关系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发动一场全球货币战显然不是明智之举。(完)

【免责声明】:本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新华社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责任编辑:彭桦]

分享到: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