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诚刚:需求驱动市场 人民币国际化的中东西亚新路径越发关键

 

新华财经北京8月10日电(记者韩婕 实习生乔心雨)随着中国对外贸易投资的发展和国际交往范围的扩大,人民币在世界范围内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7月发布的官方外汇储备货币构成(COFER),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占比提升至2.45%。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最新数据显示,在基于金额统计的全球支付货币排名中,人民币保持全球第五大活跃货币的位置,占比2.46%。

作为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新尝试,进一步发挥人民币在投融资中的作用、加强大宗商品人民币计价、逐渐开放在岸金融市场、通过“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人民币的区域化和国际化的进程等有利于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的实际使用程度。国际金融中心联合会首席经济学家傅诚刚在接受新华财经记者专访时表示,从人民币使用的需求端来看,对于中国的跨境贸易和投资来说,西亚和中东北非地区越来越关键。

傅诚刚表示,考虑到西亚中东地区正在经历经济转型,中国也在大力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双边贸易投资日益畅通,彼此都需要对方的市场和资金,有较强的合作契合点。随着中国在西亚和中东地区影响力稳步上升,特别是未来金融市场有可能的互联互通,为人民币计价产品的发行和交易提供了市场需求空间。数据显示,2020年1-11月,中国与18个西亚、中东、北非国家双边贸易额就达到了2448亿美元,超过2018年全年的2443亿美元。

在傅诚刚看来,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只有不断增强国际市场对人民币的信任和认可,才能更好的驱动其他国家地区对人民币的使用。”据中国央行近期发布的《2020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截至2019年12月,有超过70个境外央行或货币当局将人民币纳入官方外储。人民币跨境使用也保持快速增长,2019年全年人民币跨境使用超过19.67万亿元,同比增长24.1%。人民币目前为全球第五大支付货币,次于美元、欧元英镑日元

谈及人民币在中东等地区使用,未来有几大领域可以发力,傅诚刚告诉记者,第一,在这个地区的新型国际交易所推出更多人民币计价的产品,并形成与国内市场的对接,打造有效的回流机制,形成闭环同时降低汇率压力。第二,通过流动性管理,积极参与该地区国企私有化和国际化的努力,通过丰富人民币产品生态,为该地区投资者乃至全球投资者提供更多选择,提升该地区投融资整体水平。三,在数字资产、数字银行、数字货币、可持续金融等金融创新领域寻求人民币使用的一切可能机会,实践中坚持市场需求驱动为主,商业化原则优先。

考虑到在政府和诸多中国企业主体的努力下,“一带一路”基础连通已经发展到了要全面考虑中国-中东北非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阶段,傅诚刚认为,未来中东等地区和中国五大经济区(京津冀、长三角、川渝、海南、大湾区)的产融出海与市场联通领域,可以进行多样化的尝试。一方面中国和这个区域的贸易和投资的日益通畅,彼此都需要对方的市场和资金;另外一方面人民币新使用场景也随之催生,这是市场需求驱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自然逻辑和路径。

“这一过程中,一定要用商业化、国际化、透明化的方式,通过代表性和示范性的投资和贸易安排,促成中东北非地区和中国各个地方政府之间的深度产业和金融出海合作,最终为人民币在这个地区的使用打造一个更为坚实、更为系统的实体经济和跨境产融合作基础,确保人民币国际化的可持续性和市场效率,真正让全球和该地区的投资者通过人民币国际化分享中国发展红利。”傅诚刚说。

 

编辑:马萌伟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马萌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