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下全球央行“惊慌失措” 货币宽松或难见“药效”

中国金融信息网2020年03月13日16:29分类:外汇

新华财经北京3月13日电 (崔凯)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蔓延,全球主要金融市场近期遭遇罕见重创。目前,全球市场已有超过30个股指跌幅超过20%,进入“技术性熊市”。虽然,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预计将是短暂的,但欧美疫情防控措施有效性较差,很可能令疫情拖延时间过长,对经济金融体系造成的冲击不容小视。

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提振市场信心,近期多个国家和地区纷纷祭出货币和财政政策。甚至,美联储和英国央行在原计划货币政策会议日期前开启紧急降息,但市场并不买账。

隔夜,美股大幅低开,不到5分钟便触发本周第二次、历史上第三次熔断;道琼斯指数最终收跌2352点,创1987年股灾以来最大单日跌幅。欧洲主要股指全线跌逾10%,黄金和原油均遭受重挫,NYMEX原油跌破31美元/桶,恐慌指数飙涨逾40%。纽约联储宣布在12日进行5000亿美元的3个月期回购,5000亿美元的1个月回购。纽约联储表示,还将在13日进行5000亿美元的1个月期和3个月期回购操作,这一操作将每周固定进行。回购计划宣布后,美股出现短线反弹,不过很快便恢复跌势。

除此之外,加拿大央行宣布将临时增加6个月和12个月期固定期限回购操作。回购操作将拓展至所有期限,并至少每周进行一次,除非有另外通知;智利央行宣布,延长回购操作及外汇互换项目时间至2021年1月;意大利国家证券交易委员会(CONSOB)发布公告称,禁止做空股票,禁令3月13号生效,适用于85只股票。但是,全球股市也并未因为央行的不断“发力”而转入平稳期,大幅波动现象仍表现明显。

全球主要央行“惊慌失措”

在新冠疫情不断扩散期间,全球主要央行纷纷祭出货币宽松政策,大部分央行降息,并实施零利率和负利率。全球货币供应量迅速飙升至81万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实际上,早在爆出公共卫生安全事件之前,各大主要央行就已经每月向低迷的经济注入超过1500亿美元。

澳储行是首个宣布降息的主要央行。3月3日,澳储行将利率下调至0.5%的历史新低,以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经济影响。2019年6月至10月期间,为遏制失业率上升并刺激停滞不前的经济,澳储行曾连续三次降息,从1.5%降至0.75%。澳大利亚财政部预计,澳大利亚此次山火将使经济增长降低0.2%,新冠肺炎疫情或带来更大的经济影响。澳储行主席菲利普.洛威表示,新冠肺炎正在对澳大利亚经济产生重大影响,特别是教育和旅游领域。疫情的不确定性也可能影响澳大利亚国内支出。

同日,美联储决定紧急降息50个基点,以应对愈演愈烈的新冠疫情。美联储表示,尽管新冠疫情“对经济活动构成不断演变的风险”,但“美国经济的基本面依然强劲”。然而,美联储的这种做法不但没有安抚受公共卫生危机担忧的市场,反而向市场参与者发出了恐慌的信号。如果“美国经济的基本面依然强劲”,那么美联储则传递出新冠疫情将对经济产生不可预估风险的信号,所以美联储提前降息以应对未知风险。

继美联储宣布降息50个基点之后,多个国家和地区相继下调利率。阿联酋央行宣布将降息50个基点;沙特央行将回购利率及逆回购利率均下调50个基点;香港金管局将基准利率下调50个基点至1.50%。

3月4日,加拿大央行大幅下调利率0.5个百分点,从1.75%下调到1.25%。3月5日央行行长波罗茨在多伦多发表谈话称,越来越严重的疫情正在对加拿大经济构成严重挑战,如果这个挑战的深度和广度都很严重,则加拿大央行准备进一步降低利息率,以尽量抵消新冠肺炎疫情对加拿大经济的伤害。金融市场预测加拿大央行在4月再度下调利率的可能性是70%。

3月11日,英国央行紧急将基准利率下调50个基点,至0.25%,并宣布措施帮助维持经济中的信贷流动,该央行称公共卫生事件将损害经济活动。英国央行表示,将推出一项新的方案以确保企业能够轻松地获得低息信贷。这被视为一旦疫情导致商店被迫关门情况下的重要危机应对措施,因为届时现金流将会受到冲击,企业将更难应付日常开支、薪资及其他成本。

在英国央行紧急降息50个基点后,冰岛也跟随英国央行的步伐紧急降息50点。

3月12日,欧洲央行在既定的货币政策会议后维持利率水平不变,但是宣布加大量化宽松力度。欧洲央行采取的新举措包括,额外增加1200亿欧元的资产购买规模,直至今年底;将为银行提供暂时性的资本援助,允许银行资本充足率下调。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表示,将充分展现量化宽松计划的所有灵活性。如果需要降息,欧洲央行将会这么做。欧洲央行选择扩大资产购买规模,待市场情绪平稳之后再考虑降息,无疑是明智之举。

目前,全球主要央行相继“放水”,能否有助于风险资产摆脱“困局”?从当前情况看,全球央行的货币宽松潮并未能让金融市场“定心”,甚至令部分资产遭恐慌性抛售。

其他地区和国家央行或跟进降息

在公共卫生事件持续对全球构成压力的情况下,部分新兴市场国家,尤其是亚太新兴市场国家也存在降息的可能。有分析认为,亚太地区的中央银行必须考虑,它们是否能够等到下次政策会议召开时才有所行动,还是更快的采取措施以应对全球经济下滑的风险。目前,距离印度、韩国和马来西亚央行的政策会议还有数周之遥,分析师认为,它们可能会成为在非例行会议期间做出利率决定的央行。

在美联储3月18日公布利率决定之前,亚洲的央行都没有预定的会议和活动。但在美联储会议之后的数小时,日本、印尼和菲律宾预定会宣布其利率决策,泰国和新西兰计划于3月25日宣布决策。泰国央行周一表示,它们会等到例行会议才调整政策,因为要检视石油和全球市场的发展。泰国央行2月5日降低基准利率至纪录低点,因对公共卫生的担忧,同时也指出,需要注入流动性和重组债务。

新西兰联储料将在3月25日政策会议上降息50个基点,并在5月会议上再降息25个基点。分析认为,相比澳大利亚,新西兰的增长前景更加乐观,失业率已经触及十年来低位,薪资增长则位于十年来高位,另外还有强劲的房地产市场,通胀接近目标以及财政刺激手段等。尽管如此,新西兰联储仍不能忽视全球的局势发展。

货币宽松或难见“药效”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货币与资本市场部主任托比亚斯.阿德里安11日表示,各国央行应采取正确货币和金融稳定措施,积极合作,减轻疫情对经济的影响。阿德里安认为,各国央行应迅速采取行动,通过注入流动性、降低利率,帮助缓解金融压力,防止可能出现的信贷紧缩。

此次美联储突然大规模非常规降息,以及全球主要央行的行动并未扭转市场情绪。将市场崩溃过分的寄托于通过宽松的货币政策来解决,而不是通过了解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对股市和供应的冲击,并打破了市场对全球央行货币政策的可预测性和稳定性,在市场上引发了适得其反的效果。

当前的情形与2008年雷曼倒闭触发国际金融危机存在较大不同。上一轮金融危机是整个市场信用链断裂造成的。而当前市场的大幅震荡,来源于对于新冠疫情所引发的经济不确定性,以及“黑天鹅”事件。大型金融机构并未出现危机,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环境也并未发生根本变化。剧烈波动后,市场很可能会自然的回归理性。目前,美联储和英国央行可能出现过度反应。

自上一轮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全球央行采取了大幅降息和大规模货币宽松以刺激经济增长。而近些年的经济并没有实现完全的复苏,甚至部分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速度出现了明显的回落。部分央行也在近两年里持续下调利率水平至历史低位。这些央行已经严重缺乏降息空间,降息空间最多的加拿大央行也只有125个基点可用,澳储行只剩下25个基点。当然,这些央行还可以采取负利率政策,以及非常规政策,包括量化宽松或者信贷支持计划。

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欧元区是负利率实践的先行者,丹麦、瑞士和瑞典先后实施负利率。欧元区实施负利率政策后,经济复苏过程依然曲折,欧洲居民对经济前景缺乏信心,投资与消费乏力,经济复苏进程较为缓慢;欧元区调和CPI同比较长时间在低通胀区间徘徊,直至2016年6月开始一路走高,2017年2月才达成2%的通胀目标;负利率政策对日本经济的影响较为有限,日本经济增长并未在负利率政策刺激下出现显著好转,日本经济虽有企稳,但仍显乏力。

摩根大通私人银行亚洲投资策略主管Alex Wolf表示,在全球面临公共卫生安全危机的时候,各国央行的弹药要少得多,不只是利率已经是负的欧洲央行或日本央行如此。这意味着一些央行可能没有降息空间,而对于那些仍在降息的国家,降息可能不会有效提振经济活动,因为降息并不能修复受疫情影响的供应链。

编辑:王姝睿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陈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