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开放对银行业影响:合作大于竞争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9年07月26日17:01分类:货币

新华财经北京7月26日电 26日,北京市金融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霍学文26日在参加金融街论坛系列活动“新一轮金融业对外开放工作推进会”时表示,新一轮金融业对外开放政策发布后,北京已全面做好承接外资金融机构落地,服务外资金融机构发展的准备。近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的11条举措,进一步加快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步伐。在金融业不断开放的大背景下,业内人士认为,对银行业来说,整体来看,合作大于竞争,机遇大于挑战。

国盛证券研报认为,外资银行的主要形式可分为两种:一是直接设立机构经营,可以是代表处、外资分行、外资子行、中外合资银行。其中后两者为独立法人机构,可享受“国民待遇”,原则上与本土银行公平竞争,但外资分行作为海外母行的附属机构在业务经营范围上受到较为严格的限制;二是股权层面合作,即作为战略投资者参股中资银行,从中获取财务、业务等综合收益。

国盛证券研报在分析中外股权合作现状时表示,合作有望进一步加深。2003年提升外资持股比例上限后,大量外资参股本土银行(如高盛、汇丰等参与国有大行改制,华侨、法巴等入股城商行),2009年后不少国有大行战略投资者开始撤退,但大多城商行的战略投资者继续留下,在财富管理、金融市场等多方面进行全面战略合作。2017年12月,银保监会正式取消了外资单一持股不超过20%、合计持股不超过25%的持股比例限制,实施内外一致的股权投资比例规则,虽目前尚未有银行突破20%的上限,但预计未来中外股权合作将不断深化,双方互利共赢。

国盛证券研报总结称,整体来说,2006年银行业已实现对外开放的关键一步,过去13年间外资银行与本土银行已进行了充分的竞争,未来对外开放的推进将更加促进中外资银行的合作与融合,这对中外双方、全行业来说都是机遇大于挑战。

分析人士认为,银行业开放步伐的加快,是由我国国内经济内生性与韧性增强、宏观风险明显降低等内部因素决定的。近几年数据显示,国内经济更加依靠消费与服务驱动,经济内生性增强,为金融业加快开放奠定了基础;同时,监管层实施一系列防风险举措,包括资管新规在内的一系列制度“短板”不断补齐,也为金融业扩大开放提供了条件。

编辑:胡笑红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周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