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分析】聚焦科技+服务 互联网保险未来可期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9年07月10日19:26分类:货币

新华财经北京7月9日电(记者张斯文王虎云) 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互联网保险迎来风口。业内人士认为,应积极推动保险与互联网的紧密结合,促使互联网保险为服务实体经济、深化金融改革积极贡献力量。

互联网成为大幅降低保险交易成本的重要渠道

近期,艾瑞咨询发布了《2019中国互联网保险行业研究报告》,报告显示,2018年行业保费收入为1889亿元,较去年基本持平。艾瑞咨询分析认为,随着网民规模的扩大,用户的行为习惯已经发生转变,这些都需要通过互联网的方式触达。

北京工商大学保险系主任宁威教授表示,保险传统渠道有其自身弱点。一方面是信息流失量较大。通过保险经纪人传递信息,最终受保人获得的信息可能并不准确完整。另一方面,通过大量广告铺垫所获得的保险需求信息非常的有限,且精度不高,导致客户满意度低投诉量高。

“从经济学的角度上说,这涉及到交易成本问题。搜寻成本是双方面的。一方面,保险公司找到消费者,另一方面消费者找到合适的产品。这就是保险的供给和需求。”她解释称,保险公司通过互联网找到投保人的交易成本和消费者通过互联网找到保险公司的成本都极大降低。

以车险为例,以前消费者购买车险,主流方式是找4S店,但在服务过程中,保险公司承担了最后的风险和服务。在这种链条下,客户反而可能认为自己和保险公司的利益是冲突的,服务体验也不好。因此,保险公司更倾向于直接与被保险人联系,此时互联网就是进行直接信息交流的优质渠道,大大提高信息准确度。

此外,在互联网环境下,网络消费心理有所改变,如客户躲避干扰的心理。宁威说,“过去,消费者不敢通过传统渠道了解保险产品,因为一旦拨通保险公司电话,接踵而来的可能是营销员的不停询问。”而在互联网环境下,消费者拥有更多的主动权,自主通过互联网了解从产品,对自己的需求进行精准分析,如此便满足了他们躲避干扰的心理。

中小保险公司可发力互联网保险创新

近期国富人寿联手京东数科推出“京瑞定寿”产品,提供月交方式,更加符合互联网客户的网上消费习惯,且业务操作全互联网化、简单快捷,方便消费者使用。

伴随风险日益多样化,保险产品的持续检验变得至关重要。以往传统保险公司多依据大数定律进行产品定制,“大而全”产品无法为细分场景提供个性保障。需求与供给之间的不平衡为保险机构创新业务模式,催生行业新动能提供了机会。

慕尼黑再保险公司北京分公司寿险和健康险大中国区首席核保李军博士表示,从再保和风控角度看,可利用体检或互联网中大数据等数字科技,通过更多的信息对客户进行画像,一是更加精准,二是降低风控成本。保险科技的使用也可以运用于销售、产品定向开发等渠道,为产品增加更多服务特色,无论对再保还是对中小保险公司都有助力作用。此外,成本降低还可使客户获得更好的产品和更优惠的价格。

京东数字科技保险事业部副总经理唐志雄认为,互联网不是简单的渠道,而是一种思维。保险公司第一步是要与一些互联网平台合作,互联网公司首先看中的是用户,而不是利润,以获客为先,这就给了中小保险公司创新的机会和力度。

加强产品精耕细作 提升创新服务水平

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为保险行业带来了意外的增量市场,但“互联网+保险”并没有迎来预期的爆发。以往 “短平快”的发展模式已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行业发展需求,保险机构需要及时调整战略目标,加强对产品和渠道的精耕细作,重视保险科技的赋能布局,同时提升创新服务水平,才能迎合行业发展趋势。

京东数字科技副总裁周宇航表示,如今互联网保险发展有了更多形态。一是行业保持不断创新。重疾险、定期寿险等险种已成为产品供给方的必争之地。二是营销推广不断迭代。包括付费流量、各类场景、指标化等等,利用包括微信、小程序、APP等工具不断获得用户,转化用户,继而服务更多用户。三是科技赋能不断加强。整体依靠数据做精算,全面实行风险控制,多元化渠道和高效运营都在不断助力互联网保险行业增强效益。

宁威表示,真正连接保险公司和投保人或者说被保险方归根结底还是产品。因此好的产品是互联网保险发展的关键。一是要清晰公司定位。保险公司是想开发一款爆款产品,还是开发出盈利能力较高的产品很关键。二是要重视数据收集。数据对保险行业发展的影响重大,互联网条件下可以通过感应器收集更多数据,这对产品开发十分有利。三是要适应数据的环境和精算。如对于疾病变化较大的健康险,保险公司如何把握最新数据也很关键。

编辑:胡玉婷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周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