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赋能普惠金融 助力降本扩业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9年07月04日13:59分类:货币

新华财经北京7月4日电(记者 刘玉龙)“我们更像一个持有银行牌照的科技公司”“打造大数据经营引擎”“以科技手段为银行增信”……记者近日在浙江、上海、深圳等地调研了解到,普惠金融生态链上的各类机构都着力金融科技(Fintech)的应用。金融科技不仅助力金融机构降低运营成本、提高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效率,还推动各类机构聚合发展,构建开放的小微金融服务生态圈。

新技术助力降本扩业

普惠金融是指立足机会平等要求和商业可持续原则,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其中,降低服务成本是实现商业可持续的关键。

“银行从事普惠金融业务仍然面临着商业可持续性不理想的现实困境,因为相对于收入而言,其在现实运营中的户均成本过高。”深圳前海微众银行党委书记、行长李南青说,要使得普惠金融可持续,必须有效降低运营成本。利用金融科技对IT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我们更像一个持有银行牌照的科技公司。”李南青介绍,微众银行从立行开始,就全面采用分布式的IT架构来打造银行核心系统,其可支撑亿量级客户,单日处理的最大金融交易笔数达3.2亿笔/天,2018年单户每年IT运维成本降低至3.6元,远低于同业运营成本。该技术系统有效支撑了微粒贷、微业贷、微车贷、微众银行App等业务稳健快速发展。

以微业贷为例,截至2018年12月,微业贷46%的用户为制造业和高科技企业,38%为批发零售企业,户均授信金额为传统银行小微贷款的10%,服务小微企业平均雇员人数仅10人。“这种业务在传统金融的服务中是很难做到的,因为所得利息无法覆盖成本。”李南青说,微众银行的实践就是用互联网服务传统银行难以覆盖的长尾人群,正逐步实现普惠金融的愿景。

金融科技助力,国有大行也不断创新打造普惠金融模式。

“在服务小微方面,我们依托大数据挖掘创新,以数据连接信用,以数据创造价值,积极想办法寻求借力,让躺着的行内的数据和行外的数据都动起来,达到了'一打一条线,一打一大片’的效果。”建行浙江省分行行长高强介绍,截至4月末,该分行“小微快贷”贷款余额222亿元,较年初新增52.8亿元;客户数23644户,较年初新增5621户; “云税贷”贷款余额45.1亿元。

记者了解到,建行依托“新一代”核心系统,实现对小微企业、企业主信息整合,同时广泛联通税务、工商等外部公共信息,以大数据手段精准分析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和信用状况,更直观地为客户“画像”,建立小微企业融资“正面清单”,破解信息不对称难题,推动批量精准服务。

生态圈聚合创新

业内人士指出,健全多元化广覆盖的机构体系是推进普惠金融发展的主要举措。

互联网金融和各类助贷模式唤醒了长尾、小额消费金融客群的潜在需求,但普惠金融也因风险和运营成本的问题还在艰难探索的路上。”招联金融董事总经理章杨清说,金融风险防控、征信、反欺诈等领域都需要加大科技应用。

章杨清认为,经营风险是金融机构的核心环节,也是同业合作的重点。“招联金融打造的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的风控系统,创新金融行业反欺诈防控体系,创建跨行业大数据合作模式,确保公司在快速稳健发展的同时维持着较低的风险水平。”章杨清说,依托相关技术,招联金融把欺诈风险控制在百万分之一以内,2018年共拦截欺诈客户超过28000人,减少损失约9500万元。

平安普惠金融研究院有关负责人表示,为破解小微信贷业务获客难、服务难、风控难、成本控制难的行业“痛点”,平安普惠构建了以融资担保为核心的聚合式借款服务平台,充分发挥融资担保的“信用中介”属性,整合信贷业务链条中各种优势资源。如在增信节点,平安普惠对接保险公司、融资担保公司,采用联合增信机制分散风险在单一机构的集中度,缓释面对高风险小微人群不敢贷、不愿贷的困境;资金节点,引入银行、信托、小额贷款公司等多种资金来源,根据借款人资质和需求匹配最佳资金方案。截至2018年低,已累计为1000万借款人提供借款服务,今年一季度新增业务中,约60%的借款人此前未从银行获得经营类或消费类贷款。

记者了解到,除了金融要素资源整合之外,跨界合作也能提高普惠金融质效。如浙江碳银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建立互联网产业平台将分布式光伏发电产业数字化、标准化,成为工商银行萧山分行推进普惠金融业务的一个闭环场景,以平台之力撮合产融合作。双方目前已推出为农户电站提供8年期、约5%年利率的光伏贷,近900个农户家庭依靠银行贷款完成电站安装与余电并网销售。

编辑:王春霞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周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