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保监会王兆星:银行保险业改革要宏观审慎 防止大起大落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9年06月13日17:33分类:货币

新华财经上海6月13日电(记者 杨溢仁)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王兆星在13日召开的第十一届陆家嘴论坛上指出,当前‌‌银行保险业改革发展‌‌正面临许多难得的机遇,‌‌同时也面临许多非常紧迫的‌‌挑战,‌‌我们要进一步增强使命感、紧迫感,由多方面入手,‌‌更好地推进‌‌中国经济、金融的高质量发展。‌‌

首先,要实现发展理念的变革,‌‌思想指导行动,‌‌理念决定方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更加优化‌‌经济供给、经济需求和金融设备的‌‌相互适应。‌‌这些‌‌都为我们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要始终牢记和坚定贯彻“‌‌金融必须‌‌为实体经济服务”的理念,‌‌‌‌必须要始终牢记坚持本源,‌‌专注主业,‌‌绝不能脱实向虚,自我循环,‌‌最后形成巨大的经济泡沫和严重的金融危机。‌‌这样不但不能实现金融的自身健康发展,而且会对经济发展造成巨大的破坏,甚至会危及‌‌国家经济的安全。

其次,要实现发展模式的变革,模式往往决定路径和成败。就宏观层面考量,‌‌应建立和实施以‌‌经济发展效率和质量为导向的新政策,‌‌包括货币政策、信贷政策和金融监管政策,‌‌防止“大水漫灌”与“严重干旱”。‌‌

第三,要建立和实施以逆周期为主导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政策,‌‌防止过冷、过热和大起大落。尤其‌‌在资本层面,应建立、完善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相协调,‌‌股权融资与债权投资相平衡,‌‌政府融资、企业融资、家庭融资相互补充的金融结构;‌‌建立更加健全和完善的市场,大力‌‌发展股权融资,从而更有力地在创新同时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至于微观层面,应该加快实现各个金融机构从数量规模扩张向提高效率质量转变,‌‌从同质化向个性化、专业化转变。‌‌从粗放经营、野蛮竞争,‌‌向集约经营、合规发展转变。‌‌

再者,要实现发展动力的变革。在‌建立了正确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之后,还需要可持续的发展机制‌‌和发展动力。‌‌应该建立更加科学的公司治理机制、‌‌考核评价机制、正向激励机制和鼓励创新机制,‌‌通过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的变革,不断激发‌‌金融机构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加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活力。‌‌通过鼓励科技创新、‌业务创新、‌‌产品创新、流程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进一步增加金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能力。‌

‌在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谁能不断创新,谁拥有先进的科技,谁就拥有竞争的优势和发展的‌‌未来。

‌‌此外,要实现银行融资方式的变革。‌‌银行机构需更加积极主动,利用‌‌现代科技信息手段来实现风险识别度量科学化、‌‌精准化的基础战略,‌‌加快融资方式、融资流程、融资效率的变革,‌‌实现对企业授信融资方式、融资期限、融资利率等方面更加多样化,‌‌个性化、精细化。

‌‌同时,建议根据对企业经营信息、财务信息、信用信息等重要信息的掌握,以及对风险的精准判断,‌‌为企业提供个性的融资方案。‌‌在提高风险识别判断和管理风险的能力基础上,‌‌减少对押担保的依赖,进一步提高融资效率和‌‌融资的质量。

‌‌第六要实现经营‌‌服务方式的变革。‌‌为更好满足企业,‌‌更好满足金融消费者对高质量金融服务的要求,‌‌必须加快金融服务方式的变革,‌‌要更多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平台,以及更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使金融服务更加多样化、便利化、‌‌个性化、‌‌标准化,‌‌使金融服务消费者感到更加便捷、更加普惠、更加安全。‌‌

最后,要实现监管方式的变革。‌‌金融企业要积极主动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快融资方式、服务方式和风险管理方式‌‌的变革。‌‌与此同时,金融监管部门也要积极‌‌主动运用现‌代信息科技手段,不断地提升监管水平。‌‌在促进集中创新,‌‌减少行政审批的同时,来维护金融的稳健运行。‌‌金融监管部门要更加充分地利用现代的信息科技手段和专业能力,‌‌及时准确掌握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相关重要信息,‌‌及时准确作出风险的识别判断,‌‌及时进行风险的提示和预警,‌‌做到早识别、早发现、早预警、‌早纠正、早处置,‌‌以监管方式的变革,促进金融业高质量发展。

‌‌王兆星表示,推动经济、金融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推进多层次、多领域的变革。当然,通过不断深化金融改革、扩大开放,‌‌我国经济一定能够实现高质量的发展,‌‌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也一定会取得新的突破。

编辑:胡玉婷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周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