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科院报告:第三方支付行业野蛮生长阶段结束 产业规模持续增长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9年06月03日19:51分类:货币

新华财经北京6月3日电(记者陈伶娜)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支付清算研究中心3日发布的《中国支付清算发展报告(2019)》指出,当前我国第三方支付行业的野蛮生长阶段结束,行业正向合规化方向有序发展,与此同时,第三方支付产业规模持续增长,线下商业场景日益丰富,NFC助力移动支付规模持续增长,第三方跨境支付成红海。

报告指出,2018年,随着监管趋严,第三方支付行业的野蛮生长阶段结束。据初步统计,2018年共发布10余份监管文件,开出百余张罚单,累计罚额是上一年罚额的近7倍。无论是监管文件的发布数量还是对支付机构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都表明第三方支付牌照资源在行业整顿过程中配置逐步优化,合规化、严监管是第三方支付行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从交易规模变化来看,在第三方支付市场中,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逐渐下滑。报告称,互联网金融属于互联网支付领域主要支撑行业之一,受监管收紧等因素影响,互联网理财、消费金融等行业规模明显收缩,导致互联网支付行业整体规模下滑;但头部电商等通过销售激励以及补贴活动等手段带动交易规模增长,同时迭加航旅、出行、教育等行业的持续发力,电商主要平台GMV(网站成交金额)出现明显回暖,阿里、京东等电商巨头的财报均披露了良好的收入和利润增幅,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互联网支付行业交易规模的收缩态势,下滑幅度逐渐收窄。

此外,游戏、教育、物流等行业表现超出预期,渠道下沉带来的新增用户规模表现良好,也进一步带动了互联网支付行业交易规模的回升。

报告指出,从第三方支付的发展趋势来看,呈现出两个方面的特点。

首先是线下商业场景日益丰富,NFC助力移动支付规模持续增长。随着移动支付行业的发展,线上支付场景的应用模式已较为完善。目前,电商流量触达天花板、网络购物规模增长率持续下滑,线下移动支付有着更加丰富的场景和更平稳的增长速度,逐渐发力并实现广泛渗透,正在逐渐成为移动支付新的增长点。

近年来,用户使用非现金支付方式的消费场景逐渐丰富,如交通卡充值、高速缴费、医疗缴费、线下机票支付等;同时,第三方支付机构从大型商超向中小型商户渗透,使用第三方支付机构收单服务的商户比例逐渐提高。在线下支付方式中,随着用户端与商户端的硬件条件逐渐成熟,以及银联统一产业链后联合各品牌对移动NFC支付的大力推动,该市场规模正进入加速增长阶段,移动NFC支付的市场占比有望得到大幅提升。

其次,旅游、留学、电商带动跨境消费,第三方跨境支付成红海。随着中国富裕人口的增长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升,国际化教育、境外旅游需求增加,跨境电商购物规模不断扩大。跨境电商、出境旅游、国际留学的巨大增长空间隐藏着可观的盈利机会,驱动第三方支付机构纷纷布局跨境支付。截止2018年末,超过23家支付机构获得了跨境电商外汇支付业务试点许可,包括财付通、支付宝、拉卡拉、快钱、银联电子支付、北京银联商务、网银在线等。在市场快速增长、参与者不断增多的背景下,跨境支付开始从蓝海市场向红海市场演变。

报告预计,2019年,第三方支付机构将继续打造跨境业务的核心竟争力,以跨境支付业务为核心提供一系列的跨境支付增值服务,努力扩大市场占有率。

编辑:张无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周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