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商银行行长谷澍:大型银行应在全球金融治理发挥“头雁效应”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9年05月30日14:20分类:货币

新华财经5月30日电(记者闫鹏 刘玉龙 吴丛司)中国工商银行行长谷澍30日出席2019年金融街论坛年会并致辞时表示,完善全球金融治理,离不开金融机构主动作为,尤其是大型银行应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服务实体经济、深化对外开放和夯实数据治理方面发挥“头雁效应”。

“完善全球金融治理,首先需要各金融机构眼睛向内、苦练内功,做好自己的事情,降低内生脆弱性。”谷澍表示,尤其大型银行作为货币政策传导的主渠道,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主战场,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更需要在完善治理机制和提升治理能力中发挥“头雁效应”。

谷澍指出,防范化解风险是金融治理的基础要务,需建立全市场格局、全风险图谱和全周期管理的风控体系,并做到既管好表内又管好表外、既管好境内又管好境外、既管好增量又管好存量、既抓好预防又抓好处置、既防“黑天鹅”又防“灰犀牛”,坚持底线思维,统筹发力,才能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攻坚战。

谷澍表示,金融机构还应聚焦实体经济需求,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加速加快对外步伐,同时应夯实数据治理,为宏观金融治理提供良好基础。

附中国工商银行行长谷澍发言全文: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金融治理成为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和深化国际合作的重要议题,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变革。比如说G20升格为推动国际经济金融合作的重要力量,IMF推出了份额调整和投票权改革,SDR分配及货币入篮、扩容等一揽子改革计划。巴塞尔委员会发布了《巴塞尔协议Ⅲ》,确定了微观审慎与宏观审慎相结合的监管新框架,这些都为推动建立更加稳定和更有人性的国际金融架构,为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注入了新动力。

同时我们也看到,完善全球金融治理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比如说适应世界经济格局变化的国际金融新秩序尚未建立,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成效尚不明显,主要经济体政策外溢的效应在放大,国际金融市场反复振荡。全球金融安全网碎片化和不对称性的问题较为突出,全球金融监管从严趋紧,但是高杠杆、高泡沫的风险仍在集聚。

破解这些难题和挑战,要靠深化存量和增量改革,要靠各国携手合作,共同行动。金融机构治理是全球金融治理的微观基础和重要组成,实现全球金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离不开金融机构的积极参与和主动作为,如果金融机构自身蕴含治理结构、治理机制和治理行为风险,累计到一定程度,势必危及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因此,完善全球金融治理,首先需要各金融机构眼睛向内,练好内功,做好自己的事情,降低内生脆弱性。商业银行在中国的金融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尤其大型银行,作为货币政策传导的主渠道,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主战场,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更需要在完善治理机制和提升治理能力中发挥头雁效应。在此,我愿分享几点看法。

第一,与时俱进,完善风险管理。

防范化解风险是金融治理的基础要务,是对治理智慧的关键考验。当前,中国金融运行平稳,金融风险整体可控,但风险隐患依然存在,而且风险的生成机制和表现形式更加复杂多元。从商业银行的角度看,以前我们主要关注的是表内的信贷风险,但随着机构布局,经营边界和服务创新的拓展,我们面临的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交叉风险、合规风险、国别风险等防控压力也在日益增长。为此,需要我们建立全市场格局、全风险图谱、全周期管理的风控体系,做到既管好表内,又管好表外,既管好境内,又管好境外,既管好增量,又管好存量,既抓好预防,又抓好处置,既防黑天鹅,又防灰犀牛,坚持底线思维,统筹发力,才能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攻坚战。

第二,聚焦实体经济需求。

在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反思中,首要的一条就是金融发展不能脱离本源,搞过度创新和体内自我循环。这个本源就是实体经济,缺少实体经济的厚实支撑,金融繁华只会是虚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应该成为全球金融治理的一个核心价值观,这是我讲的第二点。

第三,坚持开放与合作。

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当前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步伐明显加快,这既有利于将中国金融治理经验与全球共享,也有利于我们在加强交流与合作的进程中学习借鉴成熟经验,深化改革,实现自身高质量的发展,既促进全球市场机遇的挖掘和共享,也为完善全球金融治理贡献我们的力量。

第四,夯实数据治理基础。

大数据不仅是一种技术创新,也是一场治理变革,银行数据治理不仅是提高自身经营管理质效的战略需要,同时也是宏观金融治理的重要基础设施。拿工行来说,我们从2007年开始建设企业级的数据仓库和集团信息库两大数据基础平台,实现了所有信息的集中,在数据积累方面具有独特优势。通过数据的整合治理,既提高自身的治理水平,同时又为宏观金融治理提供良好的基础。

编辑:胡笑红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周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