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分析】“共债风险”显现 银行信用卡不良率有所抬头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9年04月08日20:49分类:货币

新华财经上海4月8日电(记者 王淑娟) 随着各家银行年报的披露,银行信用卡业务情况也浮出水面。记者发现,在发卡量继续快速增长的同时,信用卡不良率有所抬头,例如浦发、中信、民生等多家银行2018年的信用卡不良率均出现上升。分析认为,信用卡不良率的抬头和2018年消费金融行业的“共债风险”传导有关。风险暴露下,2018年下半年开始,不少银行已经开始放缓激进的信用卡战略,保量的同时开始“保质”。

2018年,农行新增发卡量1801.06万张,位列首位,累计发卡量达到1.03亿张,成为继工行、建行、招行和中行外之后,信用卡“亿张俱乐部”的新成员。中信、平安、浦发和光大的新增发卡量则在1500万张以上。

不过,若将2018年全年的数据拆分来看,其实2018年下半年,工行、建行、平安、邮储和浙商银行都收缩了新增发卡量。工行下半年的新增发卡量为-500万张,即2018年底的累计发卡量比2018年上半年末还减少了500万张;光大银行和中信银行虽全年同比增长率突出,但2018年下半年的环比增速也有所下降。

央行数据也显示,截至2018年末,全国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在用发卡数量共计6.86亿张,同比增长16.73%,虽然保持了较快增长,但增速比2017年的26.35%低了约10个百分点。

从目前披露了信用卡不良率的10家上市银行来看,有7家信用卡不良率同比上升,6家不良率超过1.5%,总体看,信用卡大行的资产质量有所下降。其中,民生银行的不良率最高,达2.15%,同比上升了0.08个百分点;中信银行不良率1.85%,仅次于民生银行,但升幅最大,达到0.61个百分点;浦发、邮储、平安、浙商和建设银行也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建行不良率仍然最低,不到1%。

不过,依然有3家银行控制住了信用卡的不良率,招行跟上一年持平,为1.11%;交通银行和农业银行比上年同期下降了0.3个百分点,分别为1.52%和1.66%,整体质量仍处于行业中等水平。

融360大数据研究院研究员李万赋认为,多数大行信用卡不良率上升,主要原因是2018年消费金融行业的“共债”现象严重,再加上发卡量和贷款余额增速放缓,导致信用卡不良率更加凸显出来。另一方面,监管环境趋严,银行对不良的认定标准更加严格,90天以上逾期不可再长期停留在关注类贷款,必须划归为不良,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某些银行不良率的上涨。在这种情况下,多家银行的信用卡业务开始倾向于保守策略,申卡和批额都比以前谨慎。

确实,不少业内人士都表示,2018年受P2P爆雷和共债风险影响,信用卡业务的风险快速上升。

一位银行零售业务高管告诉记者,“这两年信用卡业务加速互联网化,部分银行在信用卡业务执行策略上比较激进,用户下沉过猛,但是风控模型和运营经验却又没有跟上。2018年现金贷业务整顿和P2P风险的爆发,导致消费金融行业的共债和逃废债风险暴露,信用卡大跃进的不良后果显现出来。”

2018年下半年以来,不少持卡人均反映信用卡被“降低额度”,有的甚至在没有违规套现和逾期记录的情况下,也被降额。据记者了解,风险暴露下,监管部门也关注到了信用卡过度授信问题。而2018年下半年开始,不少银行也已经纷纷采取措施加强申卡人核准,实时监控用卡行为,及时调整风险较高的用户的用卡额度,严重的甚至限制其消费行为。

在李万赋看来,信用卡不良率的“抬头”给银行敲响了警钟,未来银行在信用卡“量”的基础上将会更注意“质”的追求,但也不会因此举步不前,预计2019年信用卡业务规模仍会保持稳健增速。

编辑:胡玉婷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周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