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外汇 > 央行动态 > 美联储 > 美联储加息 全球货币政策走向更趋复杂

美联储加息 全球货币政策走向更趋复杂

金融时报2015年12月21日10:24分类:美联储

核心提示:美联储兑现加息承诺的举动则标志着全球货币政策彻底步入实质不同步阶段。只是在英国央行受低通胀问题困扰而加息意愿骤减的当下,全球货币政策格局从此前的“美英紧、欧日松、新兴两难”演变成了“美国紧、欧日松、英国尴尬、新兴两难”的混乱局面。展望2016年,如若全球经济复苏无明显起色,在宽松的大环境下,这种不同步仍会延续。

2015年,全球经济复苏艰难曲折,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全球主要央行间的政策博弈也日趋激烈。就在新一轮全球宽松潮卷土重来之时,美联储在本年度最后一次政策例会上按下了“加息键”。如果说从美联储2013年底正式启动量化宽松(QE)退出机制开始,“分化”就成为全球货币政策格局的代名词,那么,美联储兑现加息承诺的举动则标志着全球货币政策彻底步入实质不同步阶段。只是在英国央行受低通胀问题困扰而加息意愿骤减的当下,全球货币政策格局从此前的“美英紧、欧日松、新兴两难”演变成了“美国紧、欧日松、英国尴尬、新兴两难”的混乱局面。展望2016年,如若全球经济复苏无明显起色,在宽松的大环境下,这种不同步仍会延续。 

美联储兑现承诺 英央行“犹豫不决” 

为应对金融危机,美联储从2008年起先后进行了三轮QE。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美联储适时开启了政策“转向灯”,先后在2013年底启动QE退出进程,并在去年10月会议上如期结束了资产购买,长达6年的非常规货币政策时代宣告结束。自那时以来,美联储一直紧盯劳动力与通胀这两大指标,反复斟酌着加息的时点。在多次迟疑之后,北京时间12月17日凌晨,美联储最终兑现承诺,实现了近10年来的首次加息,也敲响了零利率时代的丧钟。 

眼下,市场焦点已从美联储“何时加息”转到“如何加息”。从过去30年间的5轮较为完整的加息周期经验分析,每一次加息周期的幅度均超过300个基点。根据最新的美联储议息点阵图,美联储预期2016年年底利率为1.375%,这意味着按每次25个基点的加息步伐,美联储明年将加息3至4次,高于市场普遍预期的两次。但有分析认为,基于美国经济当前的表现,特别是通胀目标尚未达到,明年加息4次应属小概率事件。此外,正如美联储主席耶伦所言,如果经济差强人意,政策将持续相对宽松。这样的表态在前几轮加息周期之初是前所未有的,因此,本轮加息无疑会突出“渐进性”、“温和性”的特点。据高盛、摩根士丹利等预计,第二次加息最早得等到明年3月,此前加息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较之美联储的果决,英国央行则显得犹豫不决。在上周四拒绝提前加息之后,英国央行近日多次释放鸽派信号,俨然一副要与美联储“就此别过”的架势。客观而言,英央行加息尚不成熟。11月通胀率虽实现了近4个月来的首次正增长,但距央行设定的2%的目标值仍相去甚远。按照英国央行的预估,该国“整体通胀率在2016年上半年都将保持在1%以下”,这或是暗示明年也无意加息。尽管其一再重申,本国政策与他国无关,但面对加码宽松的欧洲央行和已步入紧缩周期的美联储,英国央行处境十分尴尬。甚至有人猜测,持续的低通胀会否迫使其“归顺”宽松阵营。 

宽松浪潮席卷全球 欧央行力度待加强 

2015年,美英紧缩联盟瓦解的另一个鲜明特征便是,在欧日央行的带领下,宽松浪潮重新席卷全球。从年初至今,除了巴西央行因陷入滞胀而四度加息、乌克兰央行迫于俄乌冲突升级在一季度曾连续上调年贴现率和再融资率之外,全球绝大多数央行动用了降息工具,且很多不止一次地下调利率。可以说,在众多央行的“身体力行”下,全球宽松预期已经被点燃。对于这些经济体而言,在大宗商品熊市加剧通缩风险、需求复苏乏力等压力下,投放流动性或许成为唯一选择。只不过在如此庞大的宽松阵营中,作为“领头羊”的欧洲央行却被指“力度不够”。 

10月22日,欧洲央行议息会议释放了超出市场预期的强烈鸽派信号。正因如此,对于12月3日其决定下调存款利率至-0.3%,并将实施量化宽松措施的截止期限延长至2017年3月或更长时间的决定,市场大呼“不过瘾”。这导致欧元汇率在会后一度大涨,德国国债收益率明显上行,美元指数跌幅接近2%,黄金等大宗商品价格也出现波动。展望来年,市场倒是希望欧洲央行能以更加大胆果断的形象示人。 

与欧洲央行相比,日本央行的宽松姿态既没有什么悬念,也未引发非议。12月18日,日本央行在本年度最后一次政策例会上对货币政策进行了微调,让市场很意外,凸显紧迫感。在日本央行看来,微调政策的目的在于刺激经济,尽早实现2%的通胀目标,只是一直以来对质量化宽松(QQE)的争议不断,能否真正实现预期效果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新兴市场进退维谷 需警惕流动性风险 

对于新兴市场国家而言,“美联储加息”之剑终于落下。当然,市场已经无数次预演过这一刻的来临,毕竟以前每当加息预期升温时,新兴市场便会经历资本外流、货币贬值、市场振荡、货币政策调控难度加大。只不过当这一刻真正到来之时,新兴市场的流动性警报也再次响起。 

今年下半年以来,新兴市场国家总体处于资金外流的状态。进入12月,EPFR全球追踪的新兴市场股票基金的资金流出量跌至5周低点,预计在美联储加息后,流出量还将增加。 

资金外流、加之新兴市场国家普遍面临的经济增幅下滑、国内经济结构亟待转型等具体问题,均加大了货币政策调控的难度。如果要阻击资本外流,加息无疑是最有效的方法,但货币紧缩又不适用于疲弱的经济基本面。因此,长期以来,随着欧美货币政策分歧加剧,新兴市场国家往往处于被动接招的状态,且内部差异巨大。对于中国这样经济基本面较好、外汇储备充足的经济体而言,抗外部冲击能力较强,政策调整空间相对充裕。对于巴西、印度、印尼等 “双赤字”国家而言,由于长期只能依靠短期资本流入来弥补贸易逆差,对外部风险的防御性较弱,政策周期各异。

[责任编辑:刁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