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外汇 > 币种专区 > 美元 > 希腊债务困扰市场 违约可能逐步加大

希腊债务困扰市场 违约可能逐步加大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5年05月28日14:37分类:美元

核心提示:昨天美元指数高位震荡,暂时止住了此前急速上行的脚步,汇市整体表现平稳,希腊局势成为了隔夜最受市场关注的焦点,希腊一再频频表示协议即将达成,一度提振欧元冲高。随着希腊下月还款大限日益临近,市场对于任何风吹草动都显得格外谨慎。

徐成宏 中国金融信息网外汇频道特约专栏分析师

昨天美元指数高位震荡,暂时止住了此前急速上行的脚步,汇市整体表现平稳,希腊局势成为了隔夜最受市场关注的焦点,希腊一再频频表示协议即将达成,一度提振欧元冲高。随着希腊下月还款大限日益临近,市场对于任何风吹草动都显得格外谨慎。

希腊问题仍未脱警戒线

目前,6月份将要到期的15亿欧元IMF贷款难倒了希腊。希腊内政部长武齐斯表示,目前根本没钱偿还这笔债务。此前,希腊总理齐普拉斯在写给IMF总裁拉加德的信中称,除非欧洲央行立即提高希腊发行短期国债的上限,否则欠IMF的15亿欧元将无法偿还。

尽管隔夜希腊官员有关协议接近达成的表述一度令市场欢欣鼓舞,但目前来看,希腊问题显然还没到盲目乐观的地步。

昨天欧洲央行自二月以来首次没有增加希腊银行业可获得的紧急流动资金上限,这些流动资金将在极端情况下防止希腊银行业受到民众恐慌自己账户被冻结而挤兑导致的流动资金不足问题。

市场担心欧洲央行可能会提高希腊央行抵押品的折扣率,使希腊央行能够获得的融资减少。一部分欧洲央行官员认为,如果希腊不能如期支付IMF债务或者欧洲央行持有的8月到期债券,欧洲央行将不得不提高抵押品折扣率。

由于希腊和债权人没有达成协议,希腊资金紧张形势日益严峻,5月12日,希腊动用了其在IMF的紧急账户,才偿还了IMF7.5亿欧元贷款。因此,6月将很难再找到紧急办法来还债,此外,希腊当月还要发放公共部门薪资和养老金。市场担心,希腊违约可能真的会如期而至。

目前为止,接近债权人的消息人士并未暗示磋商取得了如此大的进展,已经到起草协议的地步。欧盟官员随后亦表示对希腊政府官员称正在起草工作人员级别协议的声明是否属实并不能肯定。该官员还指出在6月5日前达成希腊协议是具有挑战性的目标。

在达成旨在向希腊提供所需纾困援助的协议方面,希腊与其国际债权人依然存在很大分歧,双方甚至无法在迄今为止取得多大进展上取得一致。

虽然欧盟委员会称双方未达成协议,但市场乐观预期希腊会敲定协议,从而为欧元构成一些支撑,欧元兑美元在过去两周自三个月高点已下跌5%。

因欧洲央行计划加快购债进度,且亮丽美国经济数据提升美联储年内加息预期,令市场对美元和欧元将出现平价的观点重燃。

希腊违约风险正在上升

希腊问题依然是目前市场的关键,重要性超出了美联储的加息预期,6月6日是希腊支付IMF首笔贷款的期限,留给希腊的时间的确不多了。对于目前的希腊而言,由于偿债期限越来越近,假如希腊真的出现违约,市场情绪必定会大受影响,情绪风暴将导致短期走势非常混乱。

由于无法进入债市融资,而且救助资金冻结,希腊已经快没钱付账。希腊下月必须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偿付四笔贷款,金额共计16亿欧元,其中第一笔是6月5日的3亿欧元,这被视为希腊国库面临的下一关键考验。

希腊左翼政府周三表示,开始草拟与欧元区伙伴国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协议,将为希腊获得援助舖路。不过,德国财政部长朔伊布勒表示,在债务协商中没有太大的进展,他对于一些希腊官员的乐观心态感到意外。

希腊官员曾表示,假如得不到外部帮助,希腊6月就没有足够的资金向IMF偿还总计16亿欧元的贷款,这加剧了违约的风险。

当然,如果希腊没有如期还款也不是世界末日。与偿还国债不同,希腊不能如期向IMF还款并非就是违约,除非IMF董事、总经理向董事会汇报并确认。在此之前,双方可以谈判。有分析表示,希腊6月对IMF还款出现延期的直接后果有限,不足以让欧洲央行切断希腊银行业的流动性生命线并导致希腊退出欧元区。

希腊与国际债权人达成债务协议的真正截止日期是7月20日,欧洲央行持有的35亿欧元希腊国债将在当天到期,这是一个高风险事件,违约将导致欧洲央行切断紧急流动性援助资金,这也可能成为希腊退出欧元区的第一步。

另外,今天和明天欧元区与美国都将有一些重要数据出炉,周四欧元区将公布经济景气指数和消费者信心指数,而美国也将公布初请失业金数据和未决房屋销售数据。当然市场也将目光亦开始转向正在召开的G7会议。七国集团(G7)财长及央行行长周三召开会议,讨论如何重振全球经济增长,以及中国影响力不断上升的趋势,同时仍密切关注久拖不决的希腊债务谈判。

虽然希腊危机并不在此次会议的正式议程之内,但可能在会议间隙加以讨论。此次在德国德累斯顿举行的会议为期三天。美国可能会借会谈之机,施压欧洲与希腊达成改革换金援的协议。

(作者系澳盛集团中华区首席分析师)

特别声明:文章只反映作者本人观点,中国金融信息网采用此文仅在于向读者提供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立场。本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责任编辑:刁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