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外汇 > 币种专区 > 欧元 > 重磅数据降至 欧元机会与考验并存

重磅数据降至 欧元机会与考验并存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4年08月28日14:32分类:欧元

核心提示:昨天稀少的基本面经济数据,给市场带来了难得的休整时机。美元指数昨天从一年多高位回落,不少美元多头选择获利了结,而欧元、英镑等非美货币则借势迎来修正机会,另外,欧洲央行下周不太可能采取行动的消息也提振欧元短线暂得企稳。今天美国将发布GDP数据。

徐成宏:中国金融信息网外汇频道特约专栏分析师

昨天稀少的基本面经济数据,给市场带来了难得的休整时机。美元指数昨天从一年多高位回落,不少美元多头选择获利了结,而欧元英镑等非美货币则借势迎来修正机会,另外,欧洲央行下周不太可能采取行动的消息也提振欧元短线暂得企稳。今天美国将发布GDP数据,预计将显示美国经济继续稳固复苏,从而给予美元支持,德国方面将公布通胀数据,该数据也被视为欧元区通胀数据的风向标,若表现不佳,将加大外界对周五欧元区通胀数据的担忧情绪。

欧元前景依旧令人心忧

昨天市场上一则消息引发市场关注,欧洲央行消息人士称,欧央行下周的议息会议上不太可能宣布采取新措施,除非8月通胀数据显示欧元区明显出现通缩可能,欧元区8月通胀数据将于本周五公布。

此前球央行年会上德拉吉持宽松表态,市场对于欧洲央行在9月进一步开闸放水抱有一定期待,然而隔夜的这一消息无疑令宽松预期大打折扣,这也成为了欧元隔夜低位回升的主要理由之一。

欧洲央行内部人士称,QE的阻力依然非常大,预计欧洲央行9月会议主要集中讨论加强现有政策措施,包括放松信贷和提高流动性。不过现在很难说9月会议就一定不会采取行动,这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经济数据。

疲弱的经济数据不断向欧银施加着宽松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明天的欧元区CPI或许确实将成为行情关键。如果日内德国8月通胀及周五欧元区8月通胀初值意外向好,则将导致随时做好准备的欧元空头头寸聚集,为下次欧洲央行会议前提供了增加欧元空头的机会。

自2013年10月以来,欧元区CPI月率已经连续8个月处于1%以下。欧洲央行6月推出的负利率政策旨在提升欧元区经济通胀水平,避免欧元区经济由于通缩陷入经济滞涨,但目前来看收效甚微。

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指出,目前继续观望宽松政策的效果,但也随时做好采取更多宽松行动的准备。因此如果欧元区及德国通胀数据依然表现低迷,很可能加大欧洲央行采取进一步行动的可能性。

市场认为,明天公布的欧元区CPI,很可能成为左右欧洲央行最终行动与否的关键。受低位徘徊的通胀、欧洲与俄罗斯相互制裁升级的影响,低迷的欧元区经济正在考验欧洲央行推行的措施,一旦8月通胀继续低迷,很可能再度点燃市场对欧洲央行采取行动的预期。

德拉吉在杰克逊霍尔央行官员会议上脱稿讲话中称,金融市场显示8月通胀预期全面明显下滑。新的通胀数据,加上最新的欧洲央行人士预测,均可能导致9月4日政策会议热烈讨论是否要加快现有的政策举措。

目前市场重新评估下周政策会议欧洲央行将采取温和立场的预期,欧元正进入温和的修正反弹,不过,投资者应该会为欧元进一步走弱做好准备,俄罗斯的贸易战加剧,以及美联储政策立场转变等其他应该会打压欧元的因素。 

美国GDP修正值能否为美元多头再添一把火

今天市场将迎来美国二季度GDP修正值数据,目前市场预测二季度GDP自4%小幅下修至3.9%。这仍然是稳健的读数,并将暗示美国经济在度过糟糕的一季度之后显著复苏。

此前,美国6月进口创一年来最大降幅,从而使贸易逆差收窄,曾一度令高盛、巴克莱等投行认为美国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上修的可能性上升。

高盛摩根大通则预期,美国第二季度GDP增幅会上修0.2个百分点至4.2%,三菱东京UFJ银行同样认为增幅会上修至该水平附近,巴克莱的看法更加乐观,认为会上修至4.3%。

若日内数据被上修,则美元可望迎来上涨压力,但可能打压股市,原因在于其或许将对美联储加息的预期时间提前。而若数据表现不佳,则可能给美元带来一定下行压力。

美国经济增长年化水平在2季度反弹至4%,这一首次预估水平显然令人鼓舞,尤其是在1季度录得2.1%萎缩的情况下。根据媒体调查,2季度GDP的二次预估预计将微幅下降至3.9%,数据分项将受关注,消费和投资或强势增长,但库存的堆积却不那么令人满意。

就整体走向而言,目前诸多投行依然对美元的中长期前景表示乐观。由于美联储可能率先加息,因此美元涨势如虹,而且美元的升势要猛于加息后的表现。

因美国经济出现转强迹象,本季度美元指数已上涨3.5%。美国7月份失业率报6.2%,6月份的失业率降至5年低点6.1%,美联储原本预测到年底时失业率才会达到这个水平。

在过去的一个月中,高盛已经上调了该行对美元的预期,从美元与其他G10货币的利差走向来看,美元的升势是可持续的,而这一因素成为了推高美元的最关键动能,是2009年来美元最强的利多因素。

(作者系速汇货币首席分析师)

特别声明:文章只反映作者本人观点,中国金融信息网采用此文仅在于向读者提供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立场。本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责任编辑:刁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