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外汇 > 币种专区 > 欧元 > 欧银宽松力度前景存疑 利空之中欧元反弹

欧银宽松力度前景存疑 利空之中欧元反弹

汇通网2014年06月04日08:17分类:欧元

核心提示:纽约时段盘末,美元指数仍延续此前的弱势,虽然自日内低位有所反弹,但未能收复日内全部跌幅,而推动美元走软的主要动力则是欧元汇价自低位的强势反弹。

周二(6月3日)纽约时段盘末,美元指数仍延续此前的弱势,虽然自日内低位有所反弹,但未能收复日内全部跌幅,而推动美元走软的主要动力则是欧元汇价自低位的强势反弹。鉴于日内市场基本面格局并未相比此前有显著的变化,整体消息状况仍偏向于利空欧元,因此,欧元汇价的反弹颇有些令投资者感到费解,而业内分析人士则认为,投资者情绪在欧洲央行于周四(6月5日)发布政策决议之前趋向微妙的状况,是导致欧元跌势暂缓的主因。

在周一(6月2日)德国发布的5月份消费物价指数(CPI)同比升幅显著低于预期之后,投资者就已预估到欧元区紧接着于周二发布的CPI升幅料更加低迷,而数据表现也证实了这一猜测。体数据显示,欧元区5月CPI初值年率增长0.5%,预期增长0.6%,前值增长0.7%。而欧元区通胀率进一步走低的状况,料使欧洲央行在此后采取措施阻止经济滑入日本式通缩深渊的意愿变得更加迫切,而投资者也早已猜测到其在周四的会议上会有更多宽松行动推出。

法国兴业银行分析师Michel Martinez表示,欧元区5月通胀率数据着实让人意外,但这或并不足以从实质上改变欧洲央行对经济前景的看法。欧洲央行周四极有可能下调关键利率并注入更多的流动性。

高盛的经济学家则预期,欧洲央行将会把关键利率下调至0.1%,将存款利率调降至-0.15%,同时出台一系列放宽信贷条件的措施。高盛的中心假设是,欧洲央行将会宣布实施定向的长期再融资操作(LTRO),例如针对中小企业的贷款。

而在欧元区CPI低于预期的同时,美国的总体经济数据状况则继续向好。美国商务部6月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4月工厂订单月率上升0.7%,前值由上升0.9%修正为上升1.5%,为连续第三个月保持增长,表明制造业和更大范围美国经济走强。除此之外,对于本周五即将发布的美国5月份非农就业数据,多数业内观察人士也持乐观看法,认为就业市场在冬季受到恶劣天气影响后的补偿性增长势头仍会继续延续。

此外,基本面局势消息也令投资者感到忧虑,乌克兰东部地区战端再开,显示该国局势距离全面恢复稳定仍遥遥无期,同时,欧元区各界潜藏的问题在欧洲议会选举之后也逐一露头,法国、西班牙、希腊等国的局势仍存变数,葡萄牙在摆脱国际援助之后的前景也再度存疑。上述状况令美欧经济信心前景的落差进一步加大。

在上述基本面消息背景之下,欧元兑美元不跌反涨的状况一度令市场感到困惑。而究其原因,则在于在欧洲央行政策会议迫近之际,市场投资者操作仍以稳字当头。一方面,欧元区CPI增速低迷且欧洲央行行动在即的状况,早已是市场各界的共识,在欧元汇价自多年高位累计下跌3%之后,其消息敏感度已大大降低。

反过来,投资者则更加担心欧洲央行在本周会议上意外按兵不动,或者仅仅出台象征性的安慰措施安抚市场,而提供的实际额外流动性则极为有限的这一可能性。同时,投资者也担心,在欧元区通胀率已经极度低企的情况下,欧洲央行仅仅通过利率政策措施或也难以改变通胀率走低和欧元汇价坚挺的基本格局,需要立刻灌下量化宽松(QE)这样的猛药才够,而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欧洲央行对于推出QE的准备工作仍是步履蹒跚,这意味着即期其采取了行动,也会只有雷声大雨点小的效果。

业内分析人士指出,在周四的欧洲央行政策决定和周五(6月6日)的美国非农就业数据发布之前,市场不确定性消息仍令投资者不愿贸然在汇市进行过于激进的做空及做多操作,而反过来,更多投资者倾向于释放过重的曝险仓位,在欧元此前已呈现短线超卖的情况下,即使欧元区CPI表现低迷,投资者仍考虑适当回补空头仓位。

虽然,欧洲央行在周四会上推出宽松新政已经几成定局,但是部分投资者仍担心其宽松新政措施会因力度不足而无法起到预期的托市效果,因此在此之前,市场情绪仍然谨慎。投资者对仓位的小心控制仍使得汇市的走势背离了数据消息基本面的指引。

而花旗集团的首席汇市策略师英格兰德(Steven Englander)则指出,欧元当前的强势表现乍一看确实令人费解。此前,欧洲央行官员普遍显著偏向的言论,以及欧元区总体通胀率水平益发逼近通缩区间的状况,都理应会对欧元汇价构成持续的的打压,并促进其进一步破位下行,但实际走势却与此截然相反。

花旗对此给出的解释是,人民币汇率在周二进一步走低的状况,或许与欧元汇价的强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合。中国方面一方面希望继续平抑本币汇率走势,一方面也希望能够在外汇储备方面更多多元化,因此,中国央行可能已经出身逢低大量买入欧元资产,这也可能提振了欧元汇价。事实上,今年以来推动欧元汇价走坚的一大因素即是欧元区继续受到国际投资资金的青睐,而这一状况在当下并未完全消退。

[责任编辑:陈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