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外汇 > 央行动态 > 其他 > 老龄化或是全球央行宽松政策失效罪魁祸首

老龄化或是全球央行宽松政策失效罪魁祸首

华尔街见闻2013年09月12日09:01分类:其他

核心提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研究员撰文指出,只有在一个老龄化程度不高的国家中,央行通过调整利率才可能起到刺激消费的作用。 而在一个高度老龄化的发达国家,央行利率政策的调整对人们的消费习惯影响甚小。

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不少央行通过刺激方案给经济注入活力,但收效甚微。美联储在过去几年中通过购买国债和MBS向美国经济注入了几万亿资金,却没有立杆见影的效果。现在,美联储决定放缓QE。

一般认为,利率政策会直接影响就业市场和通胀值,而这几年呈现的趋势是:就业市场和通胀对利率政策变化的反应越来越迟钝。而这样的话,刺激方案对实体经济的推动作用并不大。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研究员Patrick Imam撰文给出一个别出心裁的解释:刺激方案的效果和社会老龄化程度存在微妙的联系。

Patrick Imam认为:货币政策的影响力和社会人口结构有着密切联系,以前社会老年人的比例有限,而随着科技的突破和社会的发展,人口结构也出现了巨大的变化,老龄化程度越来越高。

那么老年人就是阻碍刺激方案生效的“罪魁祸首”?

这一点要从人的消费能力和习惯来看。首先,货币政策只能影响借钱的成本。贷款利率越高,人就会抵制自己的消费愿望;利率低,人更愿意赊账消费,消费了才能拉动经济。然而,赊账消费一般只是年轻人的做法,他们买车买房都要靠贷款。人到中年,有车有房又有存款,没必要赊账消费了。所以,只有在一个老龄化程度不高的国家中,央行通过调整利率才可能起到刺激消费的作用。 而在一个高度老龄化的发达国家,央行利率政策的调整对人们的消费习惯影响甚小。

Imam 首先观察利率政策在不同年龄结构的国家内部产生的效果,他得出以下结论:老年人在人口比重中每增加1%,利率政策的实效性就会降低0.1%,它对就业率的影响也会降低0.35%。另外,人口老龄化对货币政策效率的负面影响可能是长久的,联系实际看,它们之间的比重显得更重要,比如德国在10年后,老年人口比重将增加10%。

如果,Imam的论断经得住时间的考验,那么决策者就需要换位思考:传统的利率调控手段在新的人口结构中已经失去原来的作用,这时就不能当纯粹的金融危机处理了。

[责任编辑:陈周阳]

分享到: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