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外汇 > 央行动态 > 美联储 > 谁将接掌美联储?耶伦还是萨默斯

谁将接掌美联储?耶伦还是萨默斯

上海证券报2013年08月29日08:44分类:美联储

核心提示:在现任主席伯南克即将谢幕之际,谁将执掌美联储?目前,两位最热门的候选“掌门人”已浮出水面:一位是劳伦斯·萨默斯,另一位是珍妮特·耶伦。美联储自创建以来,一直是大老爷们执掌,美国人喜欢标新立异,创新求变,既然黑人可做总统、国务卿,那么女人为何不能做联储主席?

陈三三

在现任主席伯南克即将谢幕之际,谁将执掌美联储?目前,两位最热门的候选“掌门人”已浮出水面:一位是劳伦斯·萨默斯,另一位是珍妮特·耶伦。舆论普遍认为,只要不出意外,下一位美联储主席非两人中一人莫属。

萨默斯身世显赫,在政界与学界都有广泛影响力。他少年得志,44岁任克林顿政府财长,46岁任哈佛大学校长、53岁任奥巴马政府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据说此公出入白宫犹如进出自家门庭,常与奥巴马青梅煮酒,指点江山。他的学术背景也好生了得,是新凯恩斯主义核心人物之一,其叔父是当代经济学殿堂级学者保罗·萨缪尔森,姑父肯尼斯·阿罗也是世界经济学界泰斗级人物。由于具有深厚的经济学背景和广泛的人脉,深得美国民主党的信赖,成为该党的核心智囊。因此,萨默斯接任伯南克执掌美联储似乎无可挑剔。

耶伦是现任美联储副主席,伯南克最得力的助手,一位典型的华尔街银行家,曾领导和参与执行救赎2008年金融危机,应对欧洲债务危机以及三轮量化宽松等一系列重大事件,她为人低调,不事张扬,据说,她十年内只去过白宫一次。在西方经济乍暖还寒之时,量化宽松欲退还休之际,如何前后一贯,在退出量化宽松的同时,稳妥地将美国经济拖出泥潭,显然此公非常合适。因此,有人认为,会说的不如会做的,尽管可能还有更好的选择,为减少不确定性,人们往往会选择现存的,而不是未来的。

再说,美联储自创建以来,一直是大老爷们执掌,美国人喜欢标新立异,创新求变,既然黑人可做总统、国务卿,那么女人为何不能做联储主席?况且,希拉里正在为入主白宫之路而奋力一搏。另外,按美联储设计者的初衷,为保证联储货币政策的独立性,维护美国人的长远利益,联储与政府应相互制衡,美联储主席受美国国会节制,并不唯总统马首是瞻。有西方学者将美国的政治体制称为是在国会监督下的“行政政府”与“金融政府”的相互制衡,从而保证美国权力的折中平衡。因此,美国人从情感上并不希望一位与白宫走得太近的人执掌联储。显然,耶伦就任联储主席的希望或许更大,而现在天平似也正在向她倾斜。在最近召开的世界25国央行行长会议上,伯南克有意让贤,躲开世界的视线,让耶伦主持,其力挺之意非常明确。所以,有评论说可能现在世界上没有谁比奥巴马更纠结了:“是选择自己喜欢的搭档,还是选择别人喜欢的搭档?”

笔者认为,上述因素对决定联储主席的人选虽然有一定的影响,但都不是主要因素。其实,美联储主席的遴选脉络是非常清晰的,主要与美国经济思潮紧密相关,是“时势造就英雄,而不是英雄造就时势”。美联储成立100年来,美国的经济思潮从总体上发生了三次重大转变,每次都是以重大经济事件为转折点,而联储又是美国经济思潮的主要阵地,因此,联储主席自然也是那个时代美国经济思潮的大主教。第一次转变发生在上世纪30年代美国及世界经济大危机时期。大危机击碎了古典经济思潮市场自动平衡的美梦,凯恩斯国家干预主义的思潮趁势崛起。当时,信奉传统自由放任经济思潮的胡佛政府在应对经济大危机时一筹莫展黯然下台,罗斯福总统上台后大胆实施激进的国家干预措施,最终挽救了危机中的资本主义世界。当时西方社会普遍认为西方世界会就此灭亡,将被社会主义制度所取代。没想到,经过罗斯福的微调,西方世界居然生存了下来。凯恩斯主义国家干预经济思潮由此在战后大行其道,还真带来了西方世界的日新月异。凯恩斯遂被誉为战后“繁荣之父”。此时的联储主席当然也是凯恩斯主义的信徒。然而,凯恩斯主义并非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长期推行的结果是导致上世纪70年代的“滞胀”,直接诱发了70年代两次严重的经济危机,凯恩斯主义者对此束手无策。随即,以货币主义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应运而生,西方世界经济思潮又来了个180度大逆转。自然,这个时期的联储主席大多是新自由主义者,最著名的要数沃尔克和格林斯潘。同样是推行自由主义经济教条,前者成功治愈了西方世界的“滞胀”顽疾而居功至伟,彪炳史册;后者则酝酿了美国历史上最大的金融泡沫,制造了1933年以来世界上最严重的2008年金融危机而遗恨千古。2008年的金融大危机,再次敲响了新自由主义的丧钟,西方经济思潮又发生了重大变革。伯南克虽是承前启后的一位联储主席,采取了一系列反危机的措施,但其基本思想还是承继了新自由主义一脉。

时代呼唤新思想,而从西方经济思潮近300年的演变来看,所谓“新”和“旧”,无非就是在国家干预主义和自由主义之间轮回。从这点看,作为新凯恩斯国家干预主义代表人物的萨默斯无疑“得道多助”。

(作者系经济学博士,高级记者)

[责任编辑:姜楠]

分享到: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