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外汇 > 币种专区 > 澳元 > 新政府 新澳元?

新政府 新澳元?

上海证券报2013年07月03日08:43分类:澳元

国际理财规划师 CFP,证券分析师CSIA邱思甥

澳元近来跌势凶猛,过去三个月跌幅达12%,远大于日元的6%。近期做空澳元甚至被部分对冲基金誉为世纪交易。大宗商品行情不振、中国经济频传利空均让澳元走势疲弱无力。而上周澳大利亚政局突现戏剧性一幕,又给澳元的走向平添了几多变数。

上周三晚间,澳大利亚执政党工党举行领导人投票选举,前总理陆克文以57票对45票战胜现任总理吉拉德重新成为工党领袖,“老陆”东山再起,第二度出任总理。2010年5月,陆克文政府宣布将从2012年7月起向矿业公司征收40%的资源盈利税,这个决定遭到矿企业主和工人的强烈反对,资源税成为陆克文第一次执政期间的滑铁卢,陆克文的支持率由此大幅下跌,工党在一些选区的支持率甚至一度跌破了30%,落后于联盟党的支持率。澳元在当时受资源税及政局不稳影响,兑美元从0.94附近跌至0.80,但在工党领导人改选后澳元站回0.90,同年8月国会大选后,澳元遂一路上涨到2010年底并站上1.02。

在陆克文重登相位后,不排除原本定于今年9月14日的大选提早举行的可能。因为陆克文希望利用自己的人气与重新执政的蜜月期来力拼选局。以陆克文的风格,常会推出一些具有争议的新政,但他带领澳大利亚从全球金融危机脱身的经历令选民对他抱有信心。在大学时主修汉语和中国历史的陆克文说得一口流利的汉语,而前驻中国外交官的背景更令他在对华关系方面有独特优势。目前,中国是澳大利亚最大的贸易伙伴。无论选举结果如何,大选后澳大利亚的政治与政策将回归稳定,有利于澳元止稳。

从技术面来看,澳元兑美元面临自2008年0.6起涨以来最大的回调。过去五年来澳元的涨势可以分成两波:2008年9月,澳元创下0.6007的波段低点,几乎跌回2001年全球大宗商品与新兴市场大行情的起涨点。在中国经济利好的刺激下,市场预期新兴市场的经济发展潜力将持续释放,再加上欧美债务问题、金融体系、与失业问题严重,资金转往亚洲等新兴市场,超跌的澳元迎来了强力的反弹,一路上攻至2009年11月的0.93才稍事休息。

从2009年10月至2010年6月,澳元在一直在0.90至0.93之间浮动,其中虽因中国经济起伏一度下探0.88,但立刻站回0.90。直到2010年5月后欧债危机恶化,市场资金纷纷转往美元避险,澳元在资金大幅离场下,快速由0.93跌至0.80。但在欧元央行与各国政府的努力下,欧债危机缓和,澳元随即开启了另一波涨势,在2011年6月创下历史新高的1.10。澳元过去两波涨势惊人,第一波涨幅达55%,第二波也有40%。

随着大宗商品大多头行情的结束,加上新兴国家主要经济体均陷入经济结构调整困境中,澳元面临修正理所当然,但应只是中期修正,此时断言长期走空实在过早。澳元的涨跌与国际资金流动高度正相关,目前市场高度期待美国经济的复苏,这掩盖了其他对基本面实质改善有限的疑虑。事实上,真实的美国经济虽优于欧元区、英国与日本等发达国家,但结构性矛盾绝非超宽松的货币政策所能改变,因此,全球经济弱复苏态势难改。由此看来,期待过高恐是下一波行情修正的主因。

许多人习惯把澳元已经走了十年多头作为做空的部分原因,但笔者认为,严格来说,2008年的修正,让澳元兑美元几乎回到了起涨点,应可视为2001年这一波涨势的告终。2008年以后的澳元涨势,部分是由于短线的超跌,部分则来自于新兴市场强劲的成长力的有力支撑。以目前来看,澳元走势与大宗商品与新兴市场的经济结构调整在同步进行。从长期来看,新兴市场目前名义上的GDP仅占全球的38%,未来仍有大幅上升空间,澳元长期仍将受恵。风险当然是新兴市场受人诟病的政治变动与经济波动,容易因经济的高速发展衍生贪腐与收入不均等问题,进而影响长期发展。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近日公布了全球央行的外汇储备报告,毫不意外地美元仍占了62.2%的最大比重。而最值得长线投资人特别注意的是, IMF这次还首度公布了全球央行持有澳元与加元的比重,均为1.6%。这份报告的公布,为澳元与加元奠定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大大鼓了把劲。至少各国央行持有比重透明度的增加必将令其他央行未来增持澳、加元的兴趣增大。

当然,要小心的是,澳元短期内估计波动仍然较大,这可能会使一些国家央行短线增持意愿降低,但一旦澳元走势稳定,其增持价值将浮现。澳大利亚的特别之处在于,除了享有AAA国家信用评级,而且政府负债远低于其他发达国家,再加上基准利率仍有2.75%,十年期公债利率为3.8%,仍享有不小的利差优势。结合新兴市场尤其是中国的经济转型,澳元长线仍大有可为。

[责任编辑:姜楠]

分享到: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