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外汇 > 币种专区 > 日元 > 日本央行新政将推低日元但无法重振经济

日本央行新政将推低日元但无法重振经济

评论
分享到
新华08网2013年04月16日14:22分类:日元

新华08网北京4月16日电 美国《华尔街日报》中文网络版4月15日刊登一篇题为《日本央行新政将推低日元 但无法重振经济》的文章,摘编如下:

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上周五坚称,该央行最新推出的大规模货币宽松政策不是为了压低日元汇率,而是为了通过制造通货膨胀推动日本经济恢复增长。然而遗憾的是,日元贬值差不多将是日本央行此举的所有效果,实现经济增长和通胀目标的难度会非常大。

虽然黑田东彦拒不承认大规模货币宽松政策是为了压低日元汇率,但日元下跌是该政策不可避免的结果,也是日本央行此次政策转变策略的关键。然而在应对困扰日本多年的通货紧缩和增长迟缓的问题上,实施大规模货币宽松政策并非明智之举,因为这样做很可能会引发恶性通胀压力。

通货膨胀一般分两种形态。一种是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这是需求增加和经济增长带来的副产品,属于良性通胀。另一种是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是投入成本上升的累积性影响所催生的,这种通胀比较棘手,会扼杀经济增长。日本央行新政产生的通胀属于后一种。

日本经济目前处于失衡状态。该国主要依靠出口拉动经济增长,国内支出缺乏刺激。日本人重储蓄、轻支出,要想打破这种传统思想难度很大,必须依靠政府官员实施结构性改革,靠央行加大印钞力度是行不通的。

日本希望通过推高国内物价来刺激支出。从理论上来说,如果有了未来物价会上涨的预期,那么消费者现在就会加大支出。而在当前通货紧缩环境下,消费者认为未来价格会进一步下跌,因此纷纷推迟消费。

然而日元贬值将产生成本推动型、而非需求拉动型通胀压力,因此要想取得积极成果难度就更大。人们原本期望看到的价格上涨、支出和收入增长的良性循环将很难实现,相反,投入成本上升、收入下降以及支出滞后的恶性循环将开始现形。

日元走低会增加日本制造商的投入成本,尤其是在能源和其他大宗商品领域。由于资源匮乏,日本必须大量进口此类商品。就算提高终端商品价格,企业也很难将上升后的成本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如果收入得不到全面相应地提高,那么这种通胀带来的影响只能是一次性的,无法实现日本当局在这方面的长远目标。由于购买力下降,消费者将停止支出,或转移可自由支配的支出,这最终将损及经济增长。

理论上日元贬值可以提振日本出口,但当前全球经济需求疲软,出口商无法将投入成本上涨完全转嫁给海外消费者,因此就算日元贬值能够提高出口商的市场份额,它们的利润率仍将受到挤压。这反过来将限制企业创造就业、提高薪资的能力,进而难以刺激增长和支出。

实际上,海外竞争企业可能会通过下调价格来削弱日本企业因日元贬值而获得的优势并守住市场份额,即使以牺牲利润率为代价。这些企业甚至有可能向本国政府申请提高进口关税或补贴,最坏情况下还可能游说本国政府也制定竞争性货币贬值策略。

美国的例子就很能说明问题。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实施的量化宽松政策导致美元走软,这是货币政策的副产品,而非当局本意。美元走软并未催生通胀或导致利率上升,而且美国还是一个消费型经济体。量化宽松政策推高了美国股票和其他资产价格,但没有产生可以刺激支出的广泛财富效应。量化宽松或许帮助美国经济避免了通货紧缩,但并没有点燃通货膨胀。

日本经济已多年身陷通货紧缩。通缩概念在人们的心理上根深蒂固,难以动摇,尤其是在其他国家正在艰难去杠杆化的情况下。简而言之,全球各种力量会压低物价,日本提高国内价格的能力将因此受到制约。

所以,在当前的政策环境下,日本经济将维持疲软态势,直到全球需求回暖。只有到那时,传统的货币刺激措施才会奏效。而在那之前,日本需要进行财政改革,政府必须调整税收和支出政策,推动经济朝着内需拉动方向转型。这才是摆脱通货紧缩的解决之道。

不过,对于看空日元的交易员来说,好消息是预计日本政府不会实施这些改革,因此做空日元无论如何都是胜算。总之,别指望日本经济很快起死回生。(完)

[责任编辑:姜楠]

分享到:

网友评论

已有0人参与查看全部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发言须知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