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外汇 > 币种专区 > 人民币 > 国际货币体系乱中求变 人民币国际化或迎机会

国际货币体系乱中求变 人民币国际化或迎机会

http://forex.xinhua08.com/来源:新华08网2012年04月05日16:46

新华08网北京4月5日电 (记者王存福)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和系统性风险一直被业内外人士所重点关注,在博鳌亚洲论坛2012年会上,与会专家纷纷建言货币体系改革方向和途径,但由于受到各国财政等政策限制,国际货币体系改革面临的阻力重重。建立多元化的国际储备货币体系成为了众多与会嘉宾的主要观点。福田康夫等与会人士认为,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间隙,亚元及人民币国际化或将迎来一个绝好发展机会。

一、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制度设计缺陷暴露

苏黎世金融服务集团执行委员会委员瑞德尔(Geoffrey Riddell)认为,良好的国际货币体系应该使国际贸易和投资最大化,并使各国能“公平地”得到来自国际贸易和国际合作的利益。一种货币体系可以从调整性、清偿能力和信心三个方面加以评价。前两者关系到一种国际货币能否顺畅运行,而信心则决定该国际货币体系的成败。

联合国斯德哥尔摩公约高级顾问、首席金融专家李春林表示,在金本位制下,国际储备货币的发行规模因完全受制于黄金的生产与供应,从而无法满足全球经济发展对货币日益增长的需求。战后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及20世纪70年代形成的以美元为主略呈多元化的牙买加国际货币体系,对于战后全球经济恢复、国际贸易的开展、资本跨境流动及金融业的发展和繁荣等都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亚洲开发银行原副行长劳伦斯 格林伍德(Lawrence Greenwood)称,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新兴市场经济体在全球经济贸易格局中的地位日趋上升,而现行国际金融体系未能跟随国际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及时做出调整。

与会嘉宾认为,当前以美元为主的国际货币体系还存在另一个根本缺陷,即作为一个信用货币储备体系,缺乏对储备货币发行国货币发行数量的纪律约束。如果说金本位制天然会带来通货紧缩压力,那么美元为主的国际货币体系必然存在通货膨胀压力的隐患。

参会经济学家张其佐表示,全球金融危机发生的根源可以归咎为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不合理,暴露了其制度设计的严重缺陷。一是美元作为储备货币,发行不受任何限制,实质为“信用”本位,而偿还又因汇率变动难以保障;其次是各国缺乏平等的参与权和决策权,美国既利用货币特权向其他国家征收铸币税,又借助金融创新方便地将风险扩散到全球,其他国家只能被动接受;最后是调节机制的局限性,IMF作为牙买加体系运转的监督机构,权威不够,投票权和结构设计不合理,使美国具有否决权。因此IMF对美国几乎不具备监督和约束能力。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和全球经济力量对比的变化,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己难以适应。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教授丁志杰认为,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在当前危机中暴露得一览无余。第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没有动摇美元的国际货币霸主地位,正是籍着美元的霸主地位和华尔街对全球金融的控制力,美国的次贷危机演变成全球的金融海啸,全世界为华尔街和美国的错误买单。第二,对问题国家、问题资产的投机性抛售使得危机不断被放大,在这背后是跨境资本的无序流动以及资本在不同货币之间的频繁转移。事实上,跨境资本流动也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金融危机的重要因素,有时是导火索有时是直接根源,这次发达国家也感受到了切肤之痛。第三,汇率的易变性在危机中更为明显,汇率大起大落跌宕起伏,时常脱离经济基本面,成为实体经济冲击的来源之一。不仅仅发展中国家在管理汇率,日本、瑞士等发达国家也已纷纷拿起汇率干预的武器。

二、专家称重建国际货币体系困难重重

经济学家谢国忠认为,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未能体现当前世界经济力量对比的变化,主要国际储备货币发行未受到应有的约束和监督,国际货币体系的竞争性不足。近年来,新兴市场经济体经济快速发展,其经济总量占全球的份额显著上升,在国际贸易、国际资本流动中的作用也不断上升,但其货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缺乏相应的地位。主要发达国家主导着国际货币体系,却未能切实承担稳定币值、稳定金融体系的责任。

中国进出口银行行长李若谷表示,金融危机使全球经济蒙受了重大损失,重建和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呼声此起彼伏。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中“美元独大”、不守约束发行和少数发达国家主权货币充当国际货币、各国缺乏平等参与权和决策权的现状、调节机制的局限性亟待改善。

张其佐透露,目前重建国际货币体系依然困难重重,一难是美国不肯放弃巨大的既得利益和美元的主导地位;二难是目前还没有国家能够取代美国主权信誉与实力。三难是全球各国利益难以协调,很显然,新体系的演化一定是各国利益的剧烈冲突与博弈的结果。当前关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辩论和观点纷纭复杂,综合有三种主要的不同立场:美国立场、欧洲立场和发展中国家立场,如何协调就是难度极大的问题。

斯蒂格利茨委员会在此前的报告中提出,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应解决三大问题:一是需提供一个比美元更稳定的国际价值储藏载体;二是储备资产积累要与其货币发行国贸易赤字相分离;三是对经常账户盈余国的约束。为解决上述问题,一个最现实的办法是大量增加对SDR的发行与使用。

与会人士建议,创造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从而避免主权信用货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内在缺陷,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理想目标。SDR具有超主权储备货币的特征和潜力,因此,应当着力推动SDR的分配,以及拓宽SDR的使用范围。

三、建立多元化的国际储备货币体系成主要观点

北京联合大学博士孙梦阳表示,建立多元化的国际储备货币体系尤为必要。根据全球经济发展形势,加强国际金融监管体制建设与合作,约束美国宏观经济政策及滥发货币,防止少数国家凭借国际货币发行特权榨取通胀税及铸币税,并将其货币政策凌驾于各国之上,促进全球经济的共同发展。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副研究员樊瑛建议,改造SDR将其作为储备基础,建立超主权货币与多国货币并存的二元货币体系。积极拓宽SDR的使用范围,使SDR成为广泛流通和储备的国际货币。樊瑛表示,加强金融监管,推进金融监管国际化在渐进改革的过程中,全球各国应协同扩大本国金融监管范围,对所有金融机构、金融产品与衍生产品及金融市场实行全面监管,确保各金融市场之间监管信息通畅与信息共享。与此同时,推动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形成有力而一致的跨国监管合作机制,建立有效而及时的风险预警机制。另外,需完善IMF决策机制。

丁志杰表示,建立公平、公正、有序的国际经济秩序是世界各国的共同呼声,中国提出的目标是建立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国际货币体系。与会人士认为,在此间隙,亚元及人民币国际化或将迎来一个绝佳发展机会。

亚洲开发银行高级经济学家庄健表示,人民币国际化一是改革国内金融体系,做好体制和制度上的准备;二是扩大双边和多边以人民币计价的贸易和投资合作,扩大人民币影响;三是在香港、上海和北京三地建立金融中心。博鳌亚洲论坛理事长福田康夫在博鳌表示,美元作为国际货币的地位在衰退,但是其他国家并不是要和美元对抗。他又称,亚洲将来的长远发展目标,是像欧元一样,有一个共同的亚洲的货币。

福田康夫表示,因为亚洲国家具有多样性,各个国家发展的程度也不一样,这就需要亚洲国家一起合作,“看对于这个问题,怎样可以达成一致,形成一个长期的、稳定的亚元,这将对亚洲未来的和平和稳定带来很多好处。”

【责任编辑:范珊珊】

网友评论

已有0人参与查看全部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发言须知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

周刊订阅,更多精彩(每周五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