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外汇 > 币种专区 > 其他币种 > 全球重启流动性 新兴市场国家政策集体转向

全球重启流动性 新兴市场国家政策集体转向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1年12月01日16:00分类:其他币种

核心提示:全球六大央行30日发布声明集体救市,同日,中国央行也宣布下调存准率50个基点,此前巴西等国已数次加息,新兴市场国家货币政策或迎合全球二次“宽松潮”进行集体转向。

新华08网12月1日讯 11月30日,美联储联合其他五个发达国家央行宣布将采取协调行动,向市场注入流动性,以应对债务危机可能引发的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市场立即给予这一政策积极的回应,欧美股市和大宗商品市场普涨。同日,中国央行也宣布下调存准率50个基点,此前巴西等国已数次加息,新兴市场国家货币政策或迎合全球二次“宽松潮”进行集体转向。

六大央行联手注入流动性 市场反映热烈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11月30日发表声明称,美联储决定与欧洲央行、英国央行、日本央行、加拿大央行和瑞士央行采取协调行动,向市场提供流动性,以支持全球金融体系。声明称,将把几大央行之间现有的临时性美元流动性互换利率下调50基点,该举措将从12月5日开始生效,互换协议将延长至2013年2 月1日。

声明称,此次下调互换利率旨在缓解金融市场资金紧张状况以及资金紧张对家庭和企业信贷供应的影响,从而刺激经济复苏。美联储表示,目前美国金融机构在短期融资市场获得流动性没有困难。如果形势恶化,美联储拥有一系列工具为这些机构提供有效的流动性支持。<详细>

此次央行的集体行动有两大要点,一是降低美元低率,二是扩大货币流动性。而市场将这一行为解读为六大央行联手救市并当即给予了热烈回应。当日纽约股市涨幅创下近三年来的最高,截至当天收盘,三大股指均涨逾4%,欧洲几大股指也普遍上涨。市场重启流动性的消息也影响了大宗商品市场,原油期货和黄金期货价格也呈上涨局面。<详细>

此次宽松政策或不利于全球经济长期正常化

知名财经评论员叶檀在其博客上写到,全球主要央行的联合救市行为,具有极强的象征意义,意味着以货币紧缩为代表的市场正常化努力,在债务危机的倒逼下宣告暂时失败。放松货币是个危险的预兆,是经济长期疲软的镇痛剂。不可忽视的是,未来通胀压力进一步上升。

央行的宽松行为,说明以往的货币泡沫所酿造的货币危机已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央行货币稍有紧缩即会爆发债务危机,同时显现出如果欧债危机进一步蔓延,必然火烧连城,影响法、德两国,进而祸及在欧元区有极大风险敞口的美国,导致全球信用市场在次贷危机之后出现二度冻结。央行宽松政策对挽救处于燃眉之急的债务危机有利,而对于经济正常化的预期不利。

叶檀还论述了流动性放松与股市上涨的关系。她认为,货币泡沫有助于股市短期涨跌,但长期牛市的形成靠的是上市公司的赢利,以及对投资者的回报。从来没有由纯粹货币流动性推动的牛市。

新兴市场国家政策重心集体转移

全球范围内流动性的放松对于刚刚走出抗通胀战斗的新兴市场国家来说或许意味着政策重心的集体转移。英美央行自2009年开始的数轮量化宽松政策并没有对实体经济起到直接的推动作用,反而大部分流入了新兴市场国家,推高了大宗商品价格,造成了新兴市场较高的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以中国为例,从2010年1月起,央行连续12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共计600个基点,收回数万亿元人民币的流动性,以抑制货币泡沫与资产泡沫。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到目前,抗通胀始终被认为是中国决策层的首要任务。

随着CPI涨幅预期下降到5%以下,更重要的是,由于外围市场需求持续乏力,外贸增速下降,股市持续低迷,保增长逐渐被提到了中国宏观政策的首要目标。无独有偶,金砖四国中已经有两国出现了明显的失速迹象,周三印度公布的数据表明该国第三季度GDP年化增幅降至6.9%,创2年多来最低纪录。而巴西的情况更为糟糕,刚刚公布的巴西第三季度经济增速为“ 0”, 而今年前两季度,巴西实现增长仅为1.3%和0.8%。比起巴西央行11月30日的第三次降息50个基点,中国仅仅采取了降准措施,已经是相当温和的宽松举措了。

新兴市场国家正在配合发达国家联手改变全球经济运行的轨迹,这正证明提供了两点证明:一是证明了市场的弱势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提供宽松的信贷政策以利于市场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各国共同将蛋糕做大,这才是缓解当下越演愈烈的债务危机的根本手段;二是证明了一味的紧缩并不能解决通胀问题,只会把增长“打下来”,弹性的货币政策并配合恰当的产业刺激政策才是稳定经济发展的长久之道。

特别声明:

文章只反映作者本人观点,新华08网采用此文仅在于向读者提供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立场。转载和引用此文时务必保留此电头,注明“来源于:新华08网”并请署上作者姓名。

[责任编辑:张韵]

分享到: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