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外汇 > 币种专区 > 其他币种 > 欧专家认为欧盟各国应关注提升生产力

欧专家认为欧盟各国应关注提升生产力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1年06月24日10:31分类:其他币种

  新华08网北京6月24日电 世界报业辛迪加网站6月16日发表欧洲改革中心首席经济学家西蒙·蒂尔福德撰写的文章,题为《欧洲竞争力陷阱》,摘编如下:

  欧洲复苏最大的威胁是什么?是对什么推动经济增长这一问题的不当理解。欧洲政策制定者眼中只有国家“竞争力”,满以为繁荣无非是贸易盈余的代名词。这可以解释为何德国总是作为“具有竞争力”强势经济体的范例被提及。

  但是,即便是传统的出口导向型经济,经济增长的推动力也来自生产力增长,而不是来自其占据越来越多的全球市场份额的能力。诚然,进口必须由出口来提供资金,但对贸易竞争力的关注使得人们忽视了欧洲的基础问题——生产力增长疲软。而这个问题不论对于贸易盈余国还是赤字国来说都是非常严肃的。

  经济增长由制造品全球市场份额争夺战决定,这一观点很容易被政客所利用并与其选民产生互动。只要有着对外盈余,它就被认为是“具有竞争力”的,而不管其生产力或增长表现到底如何。贸易余额被视为一国的“利润”,好像国家和企业一样似的。事实上,国家和企业根本没有什么共同点,贸易余额只不过是国内储蓄和投资(或者更广泛地说,是总支出和产出)之间的差额,然而提起“德国公司”“英国公司”之类的说法,人们会觉得这是一个很有吸引力的概念,于是也就这样用了。

  如果政府认为经济增长取决于出口的成本竞争力,那么它就会专注于有利于出口商的政策,而置整体经济于不顾。比如,它会采取人为压低工资增长的政策,而这类政策会让收入从劳动力流入资本,从而使收入不平等恶化。

  事实上,过去10年来,用工资和薪金衡量的国民收入比重在几乎所有欧盟经济体中都出现了下降,这才是私人消费复苏的主要障碍。而工资和薪金下降的另一面,即公司利润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大涨,并未使投资繁荣起来。

  出现这一结果一点都不令人奇怪。某一家企业削减工资不会影响其所生产的商品或服务的需求。但如果所有公司同时一起削减企业,需求就会受到削弱,从而破坏公司的投资激励,而这反过来又压制了生产力增长。

  劳动生产力和经济增长具有极强的相关度,不管贸易是盈余还是赤字都是如此。因此,生产力增长率而不是其贸易盈余数字,才决定着欧盟的经济前景。

  放眼欧洲,生产力增长率处处都在下降,20世纪70年代生产力增长率大概在4.5%左右,到21世纪初已经下降到了1%。且生产力增长在欧元区核心国和外围国同样疲软。

  欧盟各国政府应该将注意力放在提升生产力上,不仅仅是面临国际竞争的部门(比如制造业),也应该包括当前占经济活动2/3强的可贸易程度较低的部门(比如服务业)。后者的生产力得不到大幅提高,经济增长就始终不能回到正轨。

  但改善的前提是正确判断欧洲的生产力表现为何如此低迷(除了少数显著例外)。核心问题有二。其一是技能水平不够。自满情绪使得这一问题有所放大。一些国家做得不错。但其他地方至多只能称得上差强人意。德国擅长职业培训,英国拥有众多顶级大学,法国则在技术教育方面表现突出。其他国家,特别是南欧国家,绝大多数方面表现都不好。

  其二是竞争不足。在太多的部门,既有公司受着保护。但这样做的唯一后果是助长了寻租,即社会中的特殊利益集团通过各种活动攫取不成比例的好处。这种风气越盛的国家,生产力水平就越低下。

  欧洲经济增长前景不佳与世界其余部分关系不大。欧洲领导人将发现,改善教育和培训、取消公开保护的市场才是需要长期奋斗的目标。但是,与言必称“竞争力”相比,这些改革将把欧洲带回可持续增长之路。(完)

[责任编辑:陈周阳]

分享到: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